A-A+

安大略省小学性教育:人性的风波

2015年03月02日 学习小计, 生活常识 暂无评论 阅读 1 次

摘要 : 围绕小学性教育修改方案,安大略省爆发了激烈的社会争论

2月24日下午,安大略省议会门前,两百多名家长高举着“要讲数学,不要讲自慰”的标语牌,抗议此前一天公布的安大略省小学性教育课程内容修改;于此同时,安省进步保守党党魁候选人麦克诺顿(Monte McNaughton)在议会里直接质疑极力推动课程内容修改出台的安省省长、省自由党党魁韦恩(Kathleen O'Day Wynne),并引发后者反唇相讥和两人激烈口角,随后麦克诺顿等多名省议员直接走出议会大门,加入了门外示威者的行列。

这仅仅是该省小学性教育课程内容修改所引发争议的一个缩影,事实上围绕这一修改,安省各界已激烈博弈了数年之久。

一再拖延的课程内容修改

在北美,人们早就认识到对少年儿童进行早期性教育的重要性,对于这一点,绝大多数安大略省省民是有共识的,即在中小学推广性教育是必须的,但“该教什么”和“不该教什么”则存在极大的、甚至难以调和的分歧。

这种分歧导致安大略省自1998年以来始终未能修订小学性教育课程内容,正如一些教育学家所言,这等于“让网络和数码移动产品普及时代的儿童,接受小画书时代的性指导”,其尴尬和不适应性可想而知,为此早在2010年,安省教育厅就推出了小学性教育课程内容修改方案,但这一方案甫一公布便引发轩然大波,遭到许多民间团体和家长组织的激烈反对,尽管省教育厅一度表现得十分坚决,扬言“无论如何2010年暑假后必须落实”,但最终被担心引发社会危机的省长麦坚迪(Dalton McGuinty)否决,当时他表示,尽管性教育课程内容修改十分必要,但内容是否需要如此“前卫”值得商榷,且在决定新课程修改前理应更广泛征询家长意见。

去年10月底,安省教育厅长单杜丝(Liz Sandals)宣布,省府将于2015年再度引入修订版小学性教育课程内容,新课程将在2015年暑假后启用。由于教育厅迟迟不公布新修订的内容细节,当时一些批评者就质疑,此番省府是否汲取上次闯关失败的教训,试图“打闷包”将此前饱受争议的内容再度强行塞给安省公校小学生。

2月22日,《多伦多星报》率先刊登了新修订版小学性教育课程指南的内容细节,并表示之所以要修订教程,目的是“通过性教育让孩子远离性虐待”。

次日韦恩就各方质疑公开表示,新课程的所有知识“具有年龄针对性,方便孩子理解”,可以让孩子们“有安全感和归属感,觉得自己受到保护”。

然而所有这些辩解都无法打消反修订派的质疑和批评。那么,课程内容修改到底涉及怎样的“知识”?

换汤不换药的两版修订

2010年胎死腹中的修订中,1年级学生要教授各种性器官的通俗说法,3年级要讨论同性恋家庭观念,5年级要认识生殖器官,了解青春期男女生理变化,6年级会教授手淫和性交知识,7年级则将教授口交、肛交及预防性病知识。

《多伦多星报》所刊登的新版修订,几乎囊括2010版的所有内容,甚至较那份被麦坚迪称为“前卫”的修订版本更“前卫”:

——一年级除了前述性器官通俗说法和学术说法名称外,还要教授“如何辨别他人的关怀是否涉及性剥削”;

——二年级介绍人体发育基本阶段及相关人体变化,解释自我保护重要性,教导学生在网络交际中如何自我保护,以及了解怎样的人际关系是有益或有害的;

——三年级要“了解家庭人际关系”,当然,绝少不了“了解同性恋及同性恋家庭”;

——四年级介绍青春期身体特征变化,及由此带来的情感和社会影响,教导与青春发育期有关的卫生知识;

——五年级教授生殖系统、月经和精子产生过程;

——六年级要“认识性取向”和学会应对青春期压力;

——七年级除前述内容外要介绍常见性病及其症状,学习防止感染性病和怀孕知识,教育学生“理解对性交要求说不或说同意的意义”。

2月18日韦恩曾表示,2010年时否决的理由“家长咨询不充分”业已弥补,省内4000多所学校家长会主席已作出回应,言下之意自然是“这次说什么也不会再收回”。

然而正如部分安省家长会负责人所言,家长的意见并不统一,2010年时安省在此问题上的意见对立,如今并没有实质性变化。

反对和反对无效

反对派并非铁板一块,且反对的理由各不相同。

宗教界和保守派人士反对的理由,或是不赞成同性恋话题入小学教材,或是认为在小学教育中引入过于“前卫”和有争议性的性教育内容,和传统价值观、家庭观、道德观不符,对社会未必会产生积极影响。

部分心理学、医学和性教育学专家的反对意见则集中在“学校性教育该传授什么知识”方面。在他们看来,学校性教育、尤其小学性教育的重点,应该是生理知识和由此带来的心理影响,而不适合堂而皇之地讨论复杂的性观念问题,比如同性恋、同性婚姻,就更不用说那些特殊性行为了,如果过早引入这些内容,对于尚缺乏辨析能力的小学生而言,可能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带来社会认知上的错乱,届时可能对青少年、家庭乃至社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

一些社会学家和媒体人指出,部分较强调传统价值观的族裔,如华裔、亚裔,对新版小学性教育课程大纲反应激烈,认为这种内容的教育是他们难以接受的。

还有部分质疑和反对者则从公校教育全局考量,他们指出,安省小学公校教育在许多基础学科知识教授方面“偷工减料”,尤其数学方面更甚,许多小学高年级生因缺乏训练,连基本的四则运算都不熟练,“即便小学生真有必要了解什么是手淫和同性恋,也请先把数学课程补足再说”。

然而正如一些反对者本身也自承不讳的,此次他们的反对恐怕只具有象征意义,秋季推出新课程修改版已难以扭转。

课程修订中的政治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课程修订中的政治因素。

正如许多人所指出的,两版修订版之所以如此“撞脸”,是因为它们的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催生婆”——现任省长韦恩。

韦恩2006年9月出任省教育厅长,此后3年多里一直煞费苦心推动小学性教育课程内容修改,两版内容中引发广泛争议的“前卫”条款,正是她一力引进的“关键性内容”,尽管2010年1月她卸任教育厅长,转任运输厅长,但差点落实的旧修订版仍被普遍认定为“韦恩的修订版”。

韦恩本人是公开的同性恋者,安省历史上首位公开同性恋身份的厅长、省长,对小学性教育课程修订持“前卫”立场并不足奇,且她所属的省自由党本身也对此持开放、前卫态度,事实上当时同属省自由党的麦坚迪最初也乐见其成,后来之所以反悔,更多出于政治考量:当时省自由党是少数党政府执政,麦坚迪等稳健派省自由党人担心强推这一争议巨大的课程修改,会导致反对党触发省选。

韦恩就任省长后在2014年6月省选中率领省自由党获胜,建立了多数党政府,这样一来,她便再无政治上的后顾之忧,此后不久便重启课程修订议项,并摆出一副“不服也得服”的强硬姿态,因为反对党在她任期届满前,已无法再通过触发省选加以阻击。

她并非盲目自信,而是有所根据的。

首先,加拿大是发达国家中对同性恋最宽容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少数正式承认同性恋婚姻、家庭的国家之一(尽管不是全境都承认),由于同性恋团体非常活跃,以至于“反同”俨然成了一种“政治不正确”,文章开始时提到的麦克诺顿-韦恩辩论,为韦恩帮腔的单杜丝就公开影射麦克诺顿“反同”,很显然,在许多政党、政客看来,理直气壮大谈“彩虹自豪”是可以拉票、加分的,而将政治对手指斥为“反同人士”则可拉低其支持率。

其次,尽管对新修订版课程内容不满者大有人在,但大多数非亚裔家庭、家长的态度是“虽然不喜欢但也无所谓”,而在全省数千个家长会中,由亚裔担任主席者是极少数,这让看似瓶颈的“充分征求家长意见”实际成为一张一捅即破的窗户纸。

第三,反对党非但无力触发大选,反倒自身陷于分裂。

在新修订版内容披露前,省进步保守党教育事务评论员邓洛普(Garfield Dunlop)指责麦克诺顿“借题发挥”,目的是拉拢保守派党员,争取在党魁选举中获胜,并称麦克诺顿的行为“落入省自由党陷阱”、“将有损进步保守党形象”,他辩解称,自己听取了教师工会和多个教育团体的反馈意见,新版课程“将对小学生开展安全性行为和节育教育,在当今社会甚有必要”,而“不恰当的反对”将令进步保守党动辄被贴上“反同”和“反变革”标签。

但进步保守党中多数政治家对新课程修订的推出仍持保留、反对立场——尽管他们中大多数不敢像麦克诺顿那样,甘冒“反同”丢选票的风险直斥省长。他们的主流反馈一如临时党领威尔森(Jim Wilson),回避“反同”这一敏感问题,而是着重从“程序正当”角度反对,威尔森就表示,在省民尚未了解课程修订细节并发表意见之前,就匆忙宣布9月份将修订版课程送上课堂,教授给全省公校小学生,是“程序错误”,也是不能接受的。

最积极反对修订案的组织“家长是第一个老师”(PAFE)针对单杜丝“征求4000家长意见已是极限”的说法提出猛烈批评,其负责人皮埃尔(Teresa Pierre)指出,既然省自由党和省教育厅强调“网络时代需要变革”,那么网络时代通过在线调查征求全省两百万家长的意见,难道是什么不可能的任务么?

从目前情况看,尽管争议依然激烈,但凭借多数党政府优势和“批评修订案等于反同、反同即政治不正确”的禁忌,新修订版课程9月落实的概率近乎百分之百,即便真有什么后果,恐也只能指望几年后的省选出现变数了。

作为安省以外的加拿大居民,理应关心的是此次安省小学生性教育课程修订过程、内容争议,究竟会对本省同类话题的讨论、推进,产生怎样的影响,毕竟,在加拿大全国范围内,类似安省的困扰和分歧,几乎是无省不存在的。

人们应该力争的,是作为学生家长、监护人,在这个攸关自己子女、家庭切身利益的敏感话题上,拥有自己的话语权,而非在“被代表”后捏着鼻子接受一份强加于人的既成事实。

给我留言

Copyright © 浩然东方 保留所有权利.   Theme  Ality 07032740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