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烧给阴间的花花世界

2015年05月02日 未分类 暂无评论 阅读 1 次

PING ZHU 努雷·维塔奇
2015年4月30日

烧给阴间的花花世界

香港——上世纪30年代,考古学家们开始挖掘中国古墓时,意外地发现了形似金锭的粘土、石头、骨头制品。那时候一个符合逻辑的解释是,这不过是少数人、而且是穷人的习俗——可后来在富人墓中也出土了同样的东西。于是科学家们据此推断,人们期望着那些陪伴逝者的随葬物品,能在另一个世界里使用。

 

陵墓随葬最奢侈的例子,恐怕是今天西安的秦始皇陵。秦始皇逝于公元前210年,为之陪葬的是一整支兵马俑军:数千个真人大小的人型陶俑,逾百架双轮战车和600多匹战马。2200多年后的今天,与此类似的风俗依旧风头不减。每逢丧事、祭祖或是清明节,在中国及世界各地其他有华人聚居的地方,都会焚烧成堆成堆的冥币。

 

在香港,用于焚烧的丧葬产品种类特别多。上环(Sheung Wan)距离世界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中环(Central)只有几分钟路程,在那里就有一系列专营焚烧贡品的迷你超市。这些店铺遍布蜿蜒的马路两边,路边也有商贩在销售中药、干贝、燕窝。销售祭品的或挂在商店雨棚上,或摆在门前的人行道上,有各式手表、手机、笔记本电脑、西装、飞机票、信用卡,还有麦当劳开心乐园餐、按摩椅、汽车、宠物狗、佣人——不过都是用纸张和纸板做的。早在真正的Apple Watch发布前,用来焚烧的Apple Watch就已提前几个月在这里上市了。

 

这些被称为“衣纸铺”的商店(英文称作“joss shop”,其中“joss”意为“神灵”,来自爪哇语,是从表示“神”的拉丁语单词“Deus”演变来的),几个世纪以来做的都是烧钱的生意。一些特制的纸币上印有用仿金材料的精致叶子。但到了90年代风云突变,天就行香烛纸业有限公司(Tin Chau Hong Worshipping Materials)经理陈夫凌(Chan Fu Ling,音)说:“大规模生产开始了,一切都变了。”创造力因此爆发,制造环节转移至内地,而大部分设计工作在香港进行。各种时尚消费品面世,名牌更是蜂拥而至:iPad、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手袋、宝马(BMW)、轩尼诗XO。

 

 

因为完全不受监管(衣纸铺不受制于任何宗教组织),部分衣纸铺产品的品味,沦落到了让人咋舌的地步。几年前,内地的生产厂家开始大量印刷纸质“伟哥”药片、纸质避孕套、纸质夜店女郎。一些衣纸铺为了在竞争中占得先机更是动足脑筋,炮制了中国音乐电视真人秀冠军的纸板模型,这样先人们就可以用满是皱纹的手臂,搂着美丽女星们一起畅游天堂了。

 

其实,物质与享乐也不总是衣纸铺的主题。部分商贩已经把赌场、赛马场、摩天楼等穷奢极欲的东西收了起来。今年流行的是健康。别提什么纸质“伟哥”了,现在是纸质素食的时代。壁球拍、足球、自行车是主打产品,当然还有Apple Watch,这样用户一边运动一边还能监测(稳定在零的)心率。店主陈先生对于自己的蛋白杏仁甜饼特别引以为傲,他和同事们在发明了纸质西葫芦配绿叶菜和芋头片后,又设计出了这款时尚又健康的“甜点”。

 

等一下,给死人准备健康餐是什么逻辑?是不是有些幸灾乐祸呀?还是说想强调,无论什么时候健身的确都不算晚?没人在意这些问题,因为没人指望这些民俗有合理的逻辑。“大部分人就是沿袭传统,没有考虑太多,”在衣纸铺不远的银行工作的约翰·邓(John Teng)说。

 

一个月前,40岁左右、身材高挑的香港女子艾琳·孙(Irene Sun)来到陈先生的店里选购商品。虽然她的四个孩子在她的影响下都是基督徒,但她仍在和家中一些长辈们一样,为4月5日的清明祭扫做准备,她们就打算焚烧折成金元宝的纸钱和纸鞋。那天下午,面对衣纸铺里繁多的选择,她笑着说:“爷爷怎么可能知道Apple Watch怎么用呢?”

 

翻译:刘圆园

 

相关文章

清明无暇扫墓?上淘宝“私人订制” 清明节,中国人给逝去的亲人“烧”礼物

© 2015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给我留言

Copyright © 浩然东方 保留所有权利.   Theme  Ality 07032740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