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曙光瞄准网格三大研究方向

2009年09月23日 未分类 暂无评论 阅读 1 次

转载自《每周电脑报》

近两年以来,我国高性能计算机在研制、产业化以及应用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中“曙光4000A”在上海超级计算中心的应用表明,中国网格的建成将给我们带来一种全新的共享模型,曙光对未来网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数据型、计算型和知识型。曙光公司认为,高性能计算服务产业是将来网格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网格应用的实现可以作为一种服务来消费,例如上海超级计算中心面向社会提供高性能计算服务。
应用决定高性能计算机的发展
就目前来看,我国的网格应用主要集中在一些大型企业和一些需要高精尖技术的企业如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等,网格的应用将会给企业的业务带来质的飞跃,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高性能计算机在我国的应用还比较落后,主要原因在于联合和配套措施不力及基础型研发投入力度不够。1997年世界高性能计算机的销售额美国约为220亿美元,中国约为7亿美元。美国的微机销售额约占世界市场的38%,高性能计算机占世界的34%,均高于其GDP所占世界份额(25%左右)。中国的微机市场接近美国的1/10,但中国的高性能计算机市场不到美国的1/30,这其中一方面是市场的原因,而另一方面是受到前期在基础性技术的投资和政策方向上的影响。

高性能计算机的发展情况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应用水平,因此,我国高性能计算的发展不仅仅要靠研发等单方面的努力,更需要全社会在高性能应用、软件开发、人才培养、基础研究等整个大环境的改善。

中国应尽快参与标准的制定
在网格迅速发展的同时,标准问题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果没有网格标准,将给网格在安全性、信息服务、数据管理、调度、任务单元管理、分发管理等方面带来诸多问题。随着我国网格建设步伐的加快,国内网格的建设应用经验将会在网格标准的建立上具有很大参考价值。

除此之外,社会各行业、各层次的复杂关系也是阻碍网格应用发展的重要原因。网格应用的目的是实现资源的共享,否则就会导致计算资源的“贫富分化”。应用市场的扩展关键要靠联合,而在中国,系统厂商、应用软件厂商与最终用户和服务商之间并没有结成有效的战略联盟,没有形成优势互补的局面,行业用户之间也没有一个有效的关系协调规则。互相抢夺控制权、资源权等手段不利于网格建设的发展。

网格平台需要兼容性
我国网格建设从根本上说,有待于我国整个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同时,网格建设还需要有关软硬件厂商的共同努力,带动高性能计算服务产业的兴起,为网格的建设提供多方面需求。另外,一定要加强在核心技术领域内的投入,迅速实现包括CPU在内的核心软、硬件,中间件产品技术突破。

同时,曙光公司认为,开放性和兼容性是IT发展的主流。通过曙光4000A应用于上海超级计算中心来看,未来的网格会有很大一部分应用在中小企业,这更需要网格的兼容性。抛弃原先的硬件基础,重新制定全新的硬件结构是有可能,但应该还是基于现有硬件平台扩展的基础之上。

整合计算的三个层次
在高性能计算领域,曙光提出了“整合计算,细分应用”的战略方针,这个方针和网络应用的本质不谋而合。“整合计算”就是整合各种计算资源,“细分应用”就是实现高性能计算资源在各个行业的具体应用。“整合计算”的结果是构建出性能价格比越来越高、规模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的高性能计算机系统,是一个不断探索与创新的过程。整合的目的是使用户可以享受到最佳的解决方案,而整合计算的同时也是为细分做了充分的技术铺垫,使细分应用可以有“技”可依,从而更切合用户的个性化应用。

曙光公司总裁历军对曙光服务器的整合计算提出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计算机单机通过CPU、内存、存储和外设等资源整合,形成高性能计算机的核心基础部件;第二个层次是一定范围内的计算机之间通过各类网络介质和相关协议进行计算资源、存储资源、软件资源的整合形成的集群计算、分布计算是整合计算的更高层次体现;着眼于全部计算机的各类资源通过网格设备、网格协议、网格软件形成的网格计算是整合计算的最高层次,最终实现互联网上所有计算机的协同与共享。当前是整合计算三个层次并存的时期。

中国已经在微机时代和互联网时代落后了,没有参与标准的建设让中国的信息产业发展吃尽苦头,我们应该加快自身技术和产品开发,同时加强和国际相关组织的协调和合作,早日参与到未来网格建设的标准之争中来。

给我留言

Copyright © 浩然东方 保留所有权利.   Theme  Ality 07032740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