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怎么看待台上九旬院士站着作报告,台下学生趴着打瞌睡?

2014年09月18日 杂记 暂无评论 阅读 1 次

李元鹤爱飞机会写两句程序的有机搬砖工~~

亲历者的描述:

[我认为对于如何看待某新闻事件的问题,首先要讨论其真实性,而不是其他的任何问题。
如果有(非记者的)亲历者的话,至少可以作为一种值得参考的信息来源,兼听则明。
不问是不是就问为什么就是耍流氓~~不问真不真就问怎么看也一样是耍流氓~~]
------------------------------
转自人人王立刚的日志(想要现场图的话请看 @黄玉辉 的回答)
------------------------------
9旬院士报告,我们没有睡觉

9月16日下午,我们北大等首都高校约6000名研究生新生来到人民大会堂,有幸聆听了92岁高龄的吴良镛院士、杨乐院士、杨卫院士等三位学界大师关于“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报告会。晚上就在各个媒体上看到了“9旬院士站着做报告,90后学生睡成一片”这样的报道,对我们这些“90后”学生各种谴责、声讨。

首先,我们对这种片面,为吸引眼球上头条而诋毁、贬损我们所有“90后”学生的不实报道非常不满。也许在约两个半小时的报告会中确实有个别人睡觉,但绝不是所谓的“睡成一片”,更没有出现在吴良镛老先生的半个小时的报告中。

事实是这样的,当吴老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走进会场时,全场立即爆发了热烈的掌声。看着吴老蹒跚的步伐,我们为吴老92岁高龄还能来到这里、分享他的人生经历、教诲我们这些年轻的后辈而感动。吴老每走几步,我们都会因为因对吴老崇高的敬意而鼓掌。在韩启德主席发言后,吴老第一个开始做报告,我们都以为吴老会坐着做报告,但吴老坚持走向发言台,看到这一幕,我们更是感动不已,全场又是经久不息的掌声,吴老的声音听起来都有些颤抖,我们都担心吴老的身体是否受得了。吴老报告中更是掌声不断,在这样的环境中怎么可能会“睡成一片”,我当时坐在大会堂的中部,在吴老的报告中,我确实没有看到有大片的人“趴下”。也许在后来的报告中确实有人睡觉,但那绝对是小部分人,我们大多数人是相当珍惜能来到人民大会堂聆听大师报告的机会。

看看新闻所配发的照片,我们不仅发问,这小部分同学的行为就能代表我们这6000师生的行为,能反映我们所有人的状态?哪怕就是这些睡觉的同学也并不是完全不可原谅的,我们北大的情况是,我们12点下课,匆匆忙忙吃完午饭就赶过来,至于其他更远的学校的一些同学可能就更赶了,可能有些参会的同学确实挺累了。在接下来的报告中,可能一些同学在听到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一些陌生的词汇时,确实不懂时,可能注意力确实会分散。

部分媒体拍到这些情景,加上“9旬院士站着,我们睡着”这样的标题,各种添油加醋,借助于自己所掌握的话语权,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煽动不知情的公众谴责我们所有的学生,让人们觉得我们这一代人就是只活在自己世界中,不尊重科学家,不懂得尊重长者等等,抹黑我们所有的人,事实是这样吗?我相信我们这一代人不是这样的,我相信我们这些“90后”是有理想、有担当,懂得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家、尊重长者的。我们给吴老那经久不息的掌声,为吴老揪心、担心就是明证。
用最后一位作报告的杨卫院士的话“不能因一个人否定一个单位,不是一个人有问题,就否定所有的人”,不能因为小部分人的行为而否定我们所有的“90后”。这篇报道让我想起了所谓的“标题党”,真切希望新闻工作者能尊重事实,不要用这样片面的报道来黑我们所有的年轻一代,不要老是让我们感受到对我们“90后”的恶意,不要打击我们对科学的热情。我想说:“9旬院士报告,我们没有睡觉”。
最后向吴老等老一辈科学家致以最高的敬意,是他们为我们现在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是他们我们懂得怎么做人、做研究!

北大化学院一位参会的研究生
2014年9月17日

d10e775a1b6e03e819b730579aa66039_r
有人质疑利益相关:我是北大本科生,以下日志发布者为北大研究生(记者的利益似乎相关的更多一些)

有人说虽然新闻是夸大了事实,但仍然反映了部分事实,我认为如果要彻底使这种现象消失,组织方就应当向下图学习了。(演讲者培训、PPT、舞台与灯光、现场交互……)

给我留言

Copyright © 浩然东方 保留所有权利.   Theme  Ality 07032740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