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别让父母上当了!教爸妈几招识破“健康产品”骗局的方法

2015年02月27日 生活常识 暂无评论 阅读 1 次

 

电视上、广播里,各种“健康产品”漫天飞,一不小心,父母就上当了!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经历吧!年底了,保健品市场也变得格外红火,担心家里长辈上当?赶快教他们几招简单的辨别健康骗局的方法吧。

看广告识骗局

对于保健品之类的健康产品,以下这些广告词的出现可能伴随着骗局,需要格外警惕:

1、“绝对有效”

由于混杂因素众多,因果关系难以判断,在医学研究中往往难以得出非常确定的结论。即使我们在研究中发现了某种可能的联系,通常也需要很多进一步的重复试验和深入研究才能确定。因此,当广告中出现非常绝对的论断和保证时(例如100%有效),这很有可能是没有根据的夸大宣传。

2、“无效退款”

这是“绝对有效”的一个常见翻版,而且更具煽动性。

此类产品认定消费者发现产品无效也不好意思去退款,或者不让消费者有地方去退款。

3、“包治百病”

疾病的背后有多种多样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因此不同的疾病需要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治疗。没有哪一种东西是可以同时治疗各种不相关疾病的。

4、否定主流治疗手段

通过偷换概念等方式夸大现有常规医学治疗的危害。例如一些广告宣称慢性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服用的药物会造成“终身依赖”,而事实上需要每天用药根本不等同于药物依赖。

这种虚假宣传利用了人们对于长期服药的恐惧。其实,遵医嘱坚持服用药物的慢性病患者,在其他条件一样的情况下,和不坚持服药的慢性病患者相比,预期寿命的生活质量更高。

5、“不手术,不用药”

保健食品不是药品,它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也不能替代药物和手术成为治疗疾病的手段。

一些情况下,为了真的表现出疗效,这些保健品中可能违规添加药品,使用这样的产品有很大的健康风险。为增加利润,违规添加的通常是廉价、副作用相对较大的药物,违规添加的成分不会注明,其剂量也是未知的,而消费者通常不会对保健品严格限制用量,这样一来就很容易造成药物过量,带来更多毒副作用。

6、个案说明与专家推荐

与大规模的统计数据相比,用个案说明产品功效的证据强度是非常弱的。即使广告中的现身说法是真实的,个案的情况也可能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难以证明所宣传的产品真的起了多大作用。同样,即使广告中推荐产品的专家是真的,他的个人观点也不足以说明多大问题。在循证医学中,专家意见与个例报告一样,都是权重最低的一类证据。

给我留言

Copyright © 浩然东方 保留所有权利.   Theme  Ality 07032740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