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银行理财中的“小猫腻” 一定要知道!

2016年04月04日 生活常识 暂无评论 阅读 2,215 次

对于大家热捧的银行理财,又是否真的像表面那样令人信得过呢。现在有些银行的客户经理为了完成任务和争抢业务而开“空头支票”

每年的央视315晚会,总是吸引了众多关注目光。某某行业的黑洞、内幕如何等等,以前不知晓的,通过一堂晚会,一目了然。然而,对于大家热捧的银行理财,又是否真的像表面那样令人信得过呢。今天小编就通过三个鲜活的案例来为你扒开银行理财背后的猫腻。

每年的央视315晚会,总是吸引了众多关注目光。某某行业的黑洞、内幕如何等等,以前不知晓的,通过一堂晚会,一目了然。然而,对于大家热捧的银行理财,又是否真的像表面那样令人信得过呢。今天小编就通过三个鲜活的案例来为你扒开银行理财背后的猫腻。

保本理财产品也会亏钱

王先生年前花5万元买了银行一款保本理财产品,预期收益8%,90天期限,近日到期后,却发现5万元理财不仅没有赚到收益,还倒赔进几百块。不是保本理财产品吗?银行怎么能坑人?

原来,该款理财产品除了理财经理介绍的内容,其说明书上还明确写了,保本比例为90%或95%,也就是说亏损5%-10%也是有可能的。另外,理财经理所说的预期收益率为8%也没错,但是不是固定收益,而是浮动最高收益。什么意思?意思就是说除了最高,还有最低收益,即-5%或-10%。

点评:小伙伴们,今后买理财可长点心吧。小编查了一下,银行理财产品里确实有这么一种产品,叫做“结构性理财产品”。大多数结构性产品的投资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流向债券等低风险产品,以获取稳健收益,另一部分则与境外的利率、汇率、商品(黄金、石油等)、股票、基金、信用等挂钩。产品的收益水平取决于所挂钩资产的表现,其风险也来源于所挂钩资产价格的变化。一般情况下,利率高于5%的银行理财产品,你就得注意是否是结构性理财产品。

储蓄性理财存单变保单

今年1月份,朱阿姨一笔20万元的国债到期。于是到银行办理相关的手续。在办理完后,银行客户经理告知,银行现在有一款与存款类似的储蓄型理财产品,3年期收益高达4.95%。与此同时,客户经理拿出了一张宣传单给朱阿姨,上面写着“保证年化收益率3.7%~4.95%,一次投入长期收益,满3年后就可以取得利息。”

宣传单上并没有银行的名称,也没有银行Logo,理财经理还反复承诺,这就是一款储蓄型理财产品,跟存款一样,是银行跟大企业合作的产品,因此利息高。现在,这款产品只有5000万元的额度,需要就尽快买,否则就没有了。朱阿姨也发现,就在她犹豫的20多分钟里,的确是有很多人办理。因此,朱阿姨直接购买了该产品。

结果,回家之后,朱阿姨跟儿子一说,儿子让朱阿姨拿出来合同一看,储蓄性理财产品居然是一款保险产品。这也把朱阿姨吓了一跳,随后在儿子的陪同下退了这一保险产品。

点评:随着银行理财产品和存款利率持续下滑,只要客户寻求高收益的理财产品,银行理财经理就会推荐保险产品,部分银行的理财经理会用“储蓄性理财产品”、“每年存一万”、“支取”、“本息”和“利息”等混淆银行产品和保险产品的表述和概念。

与存款和银行理财产品相比,虽然一些保险公司也在推出一些弱化保险功能的分红险和投资性的保险产品,但是其分红收益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如果是风险承受能力较差的投资者,在投资前最好还是仔细看看合同,不要着了理财经理的“道儿”。

不能相信“空头支票”

春节前,任小姐看中了一套房子,打算买下来。于是,任小姐向一国有商业银行申请了住房按揭贷款。银行客户经理在接收了任小姐资料的几天之后告知,任小姐的信用记录很好,会给予首付20%,贷款利率8.5折的优惠。随后,客户经理拿出了一大叠贷款合同资料,直接让任小姐在每个乙方处签字和按手印。

任小姐随便翻了一下,发现都是空白的格式合同,但由于时间紧迫、单据多,同时也是出于对理财经理的信任,任小姐就没多想。

随后的两个星期之后,任小姐被告知,8.5折贷款利率优惠申请不下来,只能给9折优惠,贷款已经批下来,下周开始还款。这让任小姐很不满,明明说好的折扣也没有了,就直接被告知要多还贷款。

点评:现在有些银行的客户经理为了完成任务和争抢业务而开“空头支票”,口头承诺一些折扣以吸引消费者,等消费者签字后再向里面填充各种条件。尽管合同条款违背了任小姐的意愿,但从法律角度说,在签订合同时确实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且未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依法成立有效。

看到这些血淋淋的案例,是不是有点心惊胆战,如果连国字号的银行都不可信了,还有哪些理财机构是靠谱的。所以,一定切记,无论是投资什么理财产品,只要涉及到钱的问题就一定多个心眼,合同条款务必看仔细。别管它是银行还是P2P,多个心眼永远不会错。

给我留言

Copyright © 浩然东方 保留所有权利.   Theme  Ality 07032740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