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科学时报 感恩·和谐·健康·幸福

2009年02月10日 未分类 暂无评论 阅读 1 次

感恩是主体接收到另一方给予的恩惠而产生的一种感激之情。这种感激之情对于接收方的身心具有极强的渗透力、震撼力,其作用力和影响力远远超出我们理性思维所能及的限度。因此,我们应充分认识到感恩对于个体成长所具有的强大作用,充分发挥感恩这种独特的教育方式的巨大效能,在实践中通过各种可能的途径和方式,积极实施感恩教育,促进人的身心的健康发展,提升社会成员的素质,激发人的潜能。尤其在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更应该遵循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推行感恩教育。

也正是由于人们认识到感恩的巨大感染力,近一段时间,有关感恩教育的内容逐渐成为热门话题。在全国各级中小学,甚至一些高校,都开展了各种形式的以感恩为主体的教育活动。有的把感恩教育作为一项任务,规定学生必须为家长做一些家务劳动,也有的举行一些募捐、慈善活动,为贫困群体献爱心。从客观上讲,通过这些活动可以使学生重新认识到原先看似平凡、简单的事情,其实蕴含着许多感人的细节,进而产生感恩之心,促进学生人格、世界观、人生观的健康发展,培养和谐的社会认知。但是,如果我们从树立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来审视这些活动,就不难发现,其实我们对于感恩教育内涵的理解有些偏颇,缺乏对概念进行完整、科学的理解。

所谓和谐,从感念内涵上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为人与人的和谐,即社会关系的和谐;另一方面,表现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即自然生态关系的和谐。社会关系的和谐,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的公平,促进社会成员人文素养的提高,保持社会的稳定,实现经济、社会良性、持续的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可以实现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达到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从长远来看,有利于效率的提高。

人类社会自进入工业社会以来,伴随着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然资源的掠夺也越来越疯狂。人们已把对资源、环境的无序利用视为当然,在这种意识的驱使下,人类对自然环境和资源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导致环境污染,水土流失,人口剧增……人们在尽情享受资源、环境带给人们的现代化的、舒适的生活方式时,却遗忘了对自然环境的感恩之心。

环境,尤其是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自然环境为人类文明的进步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发展空间。从人类的起源看,人类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产物。人类在自然界中长期进化,使自己逐渐摆脱了蒙昧状态,创造了人类文明。人类正是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和自然界不断地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没有自然界,也就没有人类。正如马克思所言:“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不断交往的人的身体。”“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也就等于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因此,提倡感恩教育,构建和谐社会,首先和最主要的应该是心存对大自然的感恩之情。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对自然缺乏一种感恩之情。究其原因,就在于我们长期对人类的实践活动所形成的不科学认识。在人类发展史上,随着人类生产工具的不断升级、换代,人类实践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征服自然的能力也越来越强。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有关理论,劳动产生了语言,语言的产生促进了思维的发展。而正是人类对自然感恩之心的缺失,导致了人的思维的片面化的发展,我们一直在不自觉地片面提倡工具理性思维。这种思维方式强调思维的概念化,按照严密的科学逻辑进行推理、判断。这种过于概念化的思维虽有其严密性、逻辑性,但也容易导致思维的单向性和去情感化,使人们在不经意间忽视了理解性思维的发展。理解性思维最大的特点是信息传递的双向性。这种思维所传递的信息远远超出了某种概念性知识的范畴。它所传递的不仅仅是一种事实性的东西,更是一种不可言表的深层次的信息。它突破了信息传递的知识表征,是心灵之间的对话。正如狄尔泰所说:“我们说明自然,我们理解心灵。”因此,科学真正的意义不在于征服与控制,而在于主体与对象之间的心灵交流和沟通。著名科学家、新人文主义的代表乔治·萨顿认为:“科学可以被定义为自然界在人的心灵的反映。完美的科学只可能被完美的、像上帝一样的人的心灵所反映。”

因此,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和谐自然的过程中,既要发挥理性思维的积极作用,也要重视理解性思维等非理性思维的教育与养成。只有充分发挥理解性思维,人和自然之间才能够达到一种互惠、双赢的结果,才能实现二者真正意义上的“心灵对话”,人才能真正感受到自然的博大、恩惠。也只有在这样的心境下,人才会重新认识自己存在的价值、意义,才会体验到为什么生命如此美丽,从而产生感恩之情。感恩自然,才能真正贴近自然。自然的本质是和谐的。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我们就会逐渐发现和认识这种和谐之美,在此过程中,我们对于和谐本质的理解就会更深刻。我们拥有同一片蓝天,我们拥有同一个地球,在对自然和谐本质的理解过程中,我们的思维方式也会悄然发生改变,我们对于人与人的关系也会获得新的发现。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我们会把这种对自然的感恩之情扩散到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让更多的人与自己共享生命的意义。

倡导对大自然的感恩教育,其根本目的不仅仅在于呼唤全社会的环保意识,更重要的是唤起人们对生命本质意义的重新认识,获得对生命诉求更深层次的理解,进而达到对生活方式多样化的相互理解,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给我留言

Copyright © 浩然东方 保留所有权利.   Theme  Ality 07032740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