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TA2与LOL的青训之惑——少年识尽愁滋味
百余年前,梁启超曾在《少年中国说》中说过:少年强则国强。这句话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组织都适用。而近段时间,无论是Dota2还是LOL,都因为青训问题而备受争议。对二者而言,目前的少年很难强。本文就具体比较Dota2和LOL青训发展的不同,也许两者可以相互借鉴,共同发展。
DOTA2青训之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Dota2年轻选手的青黄不接,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近两年,Dota2涌现出的能够独当一面的新人屈指可数,除了金将军,FY,Maybe,其他人很少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遥想2010-2012年那个百花齐放的年代,Dream,Deity,Sunny,DK,Tyloo等年轻战队层出不穷,430,Yueyu,Seaking,XB,Dream4人组等年轻选手竞相涌现,他们共同构成了中国Dota黄金时代。可是如今,中国队伍想要征战四方,仍需要这些老将挂帅。
什么原因造成了职业选手青黄不接?
1. 玩家基数的减少。
这一点笔者没有数据比对,但是目前dota2玩家的数量少于之前dota1巅峰时期玩家的数量,应该是很有可能的,而年轻选手玩LOL多于Dota2也是不争的事实。玩家基数的减少,导致选材范围的降低。这就像中国足球差的根本原因就是踢球的年轻人太少,输在了起跑线上。
2. 年轻队员没有更多的比赛机会去磨练成长
1) 线上赛机会太少。
现在的比赛不少,但是很多比赛在进入8强之前都是线上赛,而且很多线上赛都是Bo1,有的比赛由于时间问题,根本就没有直播。这就导致了年轻选手,二线战队的线上赛机会很少。训练和比赛是完全不同的,而有直播和没直播的比赛,对选手的重视程度以及造成的压力也是不同的。百炼方可成钢,没有更多比赛的锤炼,年轻选手怎么能更好的成长?
2) 线下赛机会太少。
每次线下赛就是那几只一线队伍,很少有年轻的队伍。而线下赛的激情,呐喊,氛围等等,对年轻队员的磨练是线上赛无法比拟的。WPC常规赛DK带领SPG两小将胜利时,那两个小伙子是多么的激动,而71赛后的对他们何时能够体会下一次线下赛的疑虑,更让我们担忧。Ti4华西村预选赛的激烈,残酷,激情,许多年轻选手在其职业生涯中永远受用。可惜这样的机会少之又少,CIS,SPG,Tongfu碗粥等新兴战队,除了华西村邀请赛,参加其他线下赛的机会屈指可数。
3. 有实力的老将,也不愿带着年轻选手比赛。
其实这是是很正常的现象。Ti的奖金如此之高,实力选手没有义务用自己的职业生涯来陪伴年轻选手成长。说白了,大家看的是实力,不是年龄。当年yueru也是被DK扫地出门,后来辗转Sunny,Tyloo后通过比赛表现出了实力,才又回到DK。金将军如果不是在比赛中有好的表现,会变得炙手可热吗?想要进入顶尖俱乐部,就一定要有配得上的实力,而这份实力,是需要比赛去积累,也需要比赛去展示。如果比赛太少,年轻选手如何去积累实力,如何去展现实力,又如何配得上进入豪门与顶尖选手成为队友?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其实年轻选手青黄不接主要有两个原因,玩家基数的减少,以及年轻选手参加比赛机会太少。第一个原因目前无能为力,第二个原因的解决办法应该多向LOL学习。
LOL与DOTA2在赛事体制尚区别
这里谈一下当前Dota2与 LOL在比赛模式上的不同。LOL是由腾讯完全主导,以联赛LPL和次级联赛LSPL为主要赛事。由于高知名度曝光度,众多的基础玩家,以及腾讯自己的实力,LOL并不主要依靠其他第三方厂商进行赛事和游戏的推广。这样做的好处是腾讯能将LOL的品牌价值更多的据为己有,说通俗点就是自己的圈钱能力更强,而且能够有更多话语权,也能够更加公平的处理事务;缺点是LOL顶尖职业选手缺少了参加更多比赛,获得更多奖金的机会,这也导致了LOL选手踊跃的“退役开淘 宝卖肉松饼”。这种模式就像足球篮球的联赛赛制。而Dota2的比赛模式则完全不同,虽然也有诸如WPC之类的联赛(奖金拖欠),但Dota2却是主要依靠第三方厂商举行赛事,俱乐部参赛作为主要的比赛模式。这是因为完美目前因各种原因暂时无法组织完善的联赛赛制,并且Dota2也需要第三方来帮忙进行推广宣传。这种模式就像网球高尔夫球的大满贯赛制。
从培养年轻队员的角度,联赛和次级联赛的模式是更加合适的。尤其是次级联赛,才是培养年轻队员的沃土。首先,年轻队员需要比赛的历练。相比于杯赛的淘汰制,联赛的循环赛模式能给年轻队员提供更多的比赛机会,让他们更快的成长。当他们通过比赛能力得到提升和体现,才会引起强队的关注,才有机会到更大的舞台去继续提升自己,实现目标。其次,新兴俱乐部也需要比赛以保证正常运营。杯赛赛程不可预知,也许今天打两场 比赛,如果被淘汰,可能一个月以后才能有下一个比赛,这对于俱乐部的运营是很不利的。稳定的联赛等够提供稳定的比赛场次和一定的曝光率,这样新兴俱乐部才 更容易经营。新兴俱乐部稳定的经营发展才能给的年轻队员提供更多的机会。
需要强调的是次级联赛不能以盈利为主要目的,而应该以为年轻队员提供更多机会,给新兴俱乐部提供更稳定的发展为主要目的。主联赛就像植物的花朵,高高在上,吸收所有的养料,受到所有的关注和赞美。而次级联赛就像是植物的根茎绿叶,没有他们提供养料,没有次级联赛源源不断的输送年轻队员,没有次级联赛新兴俱乐部稳定的发展,主联赛这朵花很难持续的绽放。因此主联赛必须要将自己的部分利润分给次级联赛保证次级联赛稳定的开展,次级联赛进而提供年轻队员和新兴俱乐部给主联赛保证主联赛持续的发展,这才是一个循环的可持续的过程。因此,以培养年轻选手和支持新兴俱乐部为目的的次级联赛 稳定有序的开展才能解决年轻选手比赛不足的问题。
目前虽然完美也推出了Dota2次级联赛,但是如果次级联赛没有和顶级联赛形成相互呼应,相互依存的关系,那么次级联赛就很难有强大的生命力。
可见,Dota2的年轻选手的青黄不接,既受限于玩家人数的减少,又受限于运营商很难建立完善的制度,可谓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LOL青训之惑——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与Dota2不同,LOL号称全世界最受欢迎的游戏,玩家基数广大。并且在腾讯的主导下,顶级联赛LPL和次级联赛LSPL能够相互呼应,相互发展。Dota2中年轻选手发展所遇到的问题,在LOL中并不存在。但这并不表明LOL的年轻选手就能够更好的发展,他们也有成长的烦恼。
中国LOL的发展似乎进入一个怪圈,那就是中国LOL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一个目的——抗韩。似乎只要能战胜韩国队伍,即使付出再多的代价都值得。如何战胜韩国队伍?要提高自己的实力。如何提升自己的实力?要聘请高水平的选手。哪里找高水平选手?韩国。于是乎水到渠成,中国的土豪们挥舞着钞票,将韩国的顶尖选手招致麾下。这样LPL队伍的实力迅速提升,同时削弱了韩国队伍的实力,可谓一箭双雕,何乐而不为呢?“师夷长技以制夷”,看上去这一切都这么美好。
事实却是这样吗?其实,早在S3之后,WE、IG、皇族等纷纷重金邀请韩国教练选手,以图有所作为。结果是喜忧参半。皇族进入了S4决赛,IG则折戟中国区预选赛,WE甚者连预选赛都没进。外来的和尚是否更会念经?至少目前难有定论。韩国教练,选手的进入,多多少少会给中国的LOL战队带来一些不一样的东西。但问题是,如果一个队伍靠外援的引入,才能达到抗韩的目的,即使能够胜利,也不能说明中国LOL的水平有多高。广州恒大夺得亚冠我很高兴,中国足球依旧是扶不起的阿斗;切尔西、曼联、曼城强势只能说明英超的鼎盛,英格兰国家队世界杯小组赛后就打道回府;即使中国LOL战队依靠强大的韩国外援战胜了韩国队,也只能说LPL是成功的,而中国的LOL水平还是裹足不前。通过聘请高水平的韩国选手,也许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在这种效果下取得的“抗韩”成功,难道真是我们想要的结果?
笔者认为,真正的抗韩成功,并不是指在S5或者其他比赛中战胜韩国队伍。而是中国LOL的整体水平在韩国之上,中国能涌现出很多的Uzi级别的选手,中国能涌现很多可以与韩国的Faker之流齐名的选手。只有这样,才是中国LOL真正的崛起。
当然,笔者不是反对引进韩国外援。诚如很多人所说,高水平韩国外援的引入,是对中国LOL的肯定。而引进高水平的外援,教练,能提高LPL的整体水平,也能给年轻选手提供与世界级选手交手的机会。但是当如IG,EDG,OMG,WE等顶尖队伍,纷纷以引进韩国选手作为冲击S5的速效救心丸,是不是会欲速则不达呢?年复一年的依靠韩国选手。而不是自身培养的选手来提升自身实力,长此以往,必将对国内年轻选手的发展不利,这岂不是焚林而田,竭泽而渔吗?
不可盲目自大,亦不宜妄自菲薄。不要把韩国选手作为自己冲击世界冠军的灵丹妙药。韩国选手的到来,不要以为他们会像白求恩一样,把中国的LOL事业当成他们自己的事业。他们来是因为在中国有更好的收入,并且有更大的机会参加S5。其实OMG能3:0血洗韩国俱乐部,说明中国LOL与韩国相比并非没有一战之力。怕就怕在我们自己认为中国的LOL选手就是不如韩国的LOL选手。怕就怕在我们认为只要韩国认真玩,我们就永远追不上。哀莫大于心死,如果你认为自己不行,自己就永远不行。
总之,聘请韩国的教练和选手,能直接提升LPL职业队伍的战斗力,也能借鉴学习韩国的经验,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无论是足球篮球还是其他运动,年轻选手的不断涌现才是这个项目长盛不衰的根源。如果有一天,韩国队伍纷纷聘请中国的职业选手,那才是中国LOL值得自豪的时刻。
结语
综上所述,Dota2与LOL虽然所处的环境不同,但是两者年轻选手的发展都面临诸多困难。Dota2多学习LOL相对完善的联赛制度,为年轻选手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平台;LOL多学习一下Dota2老子谁都不服的劲头,为年轻选手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机会。相信在中国电子竞技大环境越来越好的今天,年轻的选手纵是识尽愁滋味, 却终能高呼——天凉好个秋!
源地址:http://games.sina.com.cn/e/z/dota2/2014-11-14/162758404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