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强迫症的病因与临床表现

2015年05月01日 学习小计 暂无评论 阅读 1 次

强迫症是以强迫观念、强迫冲动或强迫行为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神经症。那么强迫症的病因是什么?有哪些临床表现?

来源:卓健心理咖啡

强迫症是以强迫观念、强迫冲动或强迫行为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神经症。患者深知这些强迫症状不合理、不必要,但却无法控制或者摆脱,因而焦虑和痛苦。

国外报告的患病率为0.1% ~ 2.3%(Carey等,1980),我国为0.3%(1982)。在神经症专科门诊中占12%(长沙,1989)。强迫症与强迫人格有一定关系,E Kringlen(1965)报告72%的患者病前即有强迫人格,我国报告为26%(成都,1960)。

所谓强迫人格,其突出表现为不安全感、不完善感、不确定感,因而表现为小心多疑,事无巨细均必求全求精、尽善尽美,且犹豫不决、优柔寡断。他们往往是理智控制着情感,逻辑束缚着直觉。既严于律己,又苟求别人。平日一本正经,做事一丝不苟,循规蹈矩,难得通融。强迫性思维、表象、恐惧或冲动也可发生于一些正常人,但与强迫症不同的是症状并不持续,只是偶尔出现。

病因与发病机制

  1.遗传因素

强迫症患者与双亲的同病率为5% ~ 7%(Rudin),远远高于普通人群。当然,这个数字并非完全意味着遗传的作用,因为它无法排除环境因素(同一家庭)的影响。

 2.器质性因素

有人发现部分强迫症患者有脑损伤史,而且许多器质性疾病也易产生强迫症状,如脑炎、癫痫病及颞叶损伤的患者。但从临床观察来看,大部分患者并无器质性损害的证据。最新的对照研究发现,首诊的强迫症患者脑脊液中的5-HT含量和血浆中的5-HIAA含量显着低于对照组(王国强、张亚林,2006),强烈提示强迫症患者中枢5-HT功能不足。

3.社会心理因素

工作过分紧张、要求过分严格,或者遭遇重大的精神刺激,都容易使人忧心忡忡、惶惶不安。如果长时间地小心谨慎、反复思考、检点过去、担忧未来,就会逐渐产生强迫症状。这些症状的表现形式往往与所经历的社会心理因素颇有联系,具有保护性回避反应的性质。研究发现,强迫症患者较多地使用不成熟的防御机制,且多具有内向的、神经质的个性特征(王国强、张亚林,2006)

临床表现

  描述强迫症的英文词通常有两个,obses-sion指强迫性观念、表象、情绪和冲动;compul-sion则主要指强迫性动作和行为。有人认为,obsession是原发症状,compulsion是继发症状。

强迫观念

1.强迫怀疑 对已经完成的事情有不确定感,如门窗是否关紧?钱物是否失落?吐痰是否溅在别人身上?别人的话是否听清?尽管经过多次核实,甚至自己都清楚这种怀疑没有必要或这件事情本身无关紧要,但心中仍不踏实。

2.强迫回忆 不由自主地反复回忆以往经历,虽系琐事,仍挥之不去、无法摆脱。

3.强迫性穷思竭虑 对一些毫无意义的“问题”反复思索、刨根究底,如一个会计师苦苦思索了十年:眉毛为什么长在眼睛的上面而不是眼睛的下面?自知毫无意义却欲罢不能。

 强迫情绪

主要指一种不必要的担心,如某患者坐公共汽车时总是要把双手放在头顶上,为的是万一车上有人丢钱包以免涉嫌自己;某个男孩与女生说话时要用一只手紧紧握住另一只手,说是怕自己做出不文明的举动来;寝室里丢了一块香皂,患者担心失主会怀疑自己,一只耿耿于怀,十多年后还写信询问那位失主香皂是否找到,反复声明此事与自己无关,并例举若干证人证言,自知如此十分荒唐,却非如此不能释怀。

  强迫意向

患者感到有一种冲动要去做某种违背自己心愿的事。如某工人见到电插座就想去触电。

强迫行为

1.强迫检查 反复检查门是否锁紧、煤气是否关好、账目或稿件是否有错,因而重复检查验证,严重时检查数十遍也不放心。

2.强迫洗涤 如反复洗手、反复洗涤衣物,明知过分,但无法自控。

3.强迫计数 反复数高楼大厦的门窗、数楼梯、数电杆、数地面砖。某患者嗜好清点门牌号码,逛街时常因漏掉某个门牌号码而不安,于是走街串巷,直到找到这个门牌方才罢休,为此常常误了正事,因而痛苦不堪。

4.强迫性仪式动作 患者经常重复某些动作,久而久之程序化。如某同学进寝室时习惯在门口先做一个立正动作,然后再走进去。某次因与朋友相拥而入,来不及完成立正动作,结果焦虑不安。后借故走出,在门口补站一下,方才平静下来。另一患者睡觉前宽衣解带有一定程序,必须按部就班,多年如此。婚后程序乱套,患者便会失眠。补救方法是:首先佯装入睡,然后偷偷起床,重新穿戴整齐,再按程序脱下,方可安然入睡。

给我留言

Copyright © 浩然东方 保留所有权利.   Theme  Ality 07032740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