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眼里的“中国求生指南” 《中国求生指南》封面。 从踏上中国国土开始,外国人就生活在巨大的文化差异之中,吃饭、排队、厕所,处处是“雷点”。让人常会无所适从。所以,一本叫做《中国求生指南》的英文书应运而生。这本美国人写的书于2008年北京奥运时第一次出版,2011年再版,用于给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外国人们指点迷津。它是这样挽救外国人于“水火之中”的——在中国,厕纸要自己时刻准备着从飞机上下来那一刻,你会... 2014年05月19日 生活常识 暂无评论 喜欢 0 阅读 1 次 阅读全文
使用GitHub,作个入门记录Wiki GitHub,是全球最大的社交编程及代码托管网站,GitHub可以托管各种git库,并提供一个web界面,但与其它像SourceForge或Google Code这样的服务不同,GitHub的独特卖点在于从另外一个项目进行分支的简易性。 ” 1 什么是github? github,是全球最大的社交编程及代码托管网站,github可以托管各种git库,并提供一个web界面,但与其它像SourceForge或Google Code这样的服务不同,github的独特卖点在于从另外... 2014年05月15日 学习小计, 学习随笔 暂无评论 喜欢 0 阅读 1 次 阅读全文
你不知道的车内功能!有车族果断收藏!!! 大多数车主不知道的车内功能, 有车族收藏了! ● 遮阳板可以向侧面转 遮阳板大家一定不陌生,当我们迎着阳光开车的时候,可以放下遮阳板,来阻挡太阳光对我们的影响。 也许很多朋友不知道,遮阳板是可以向侧面转动的,当我们侧面面对阳光的时候,可以将遮阳板的一端旋转至侧面来遮挡两侧的阳光。 ● 从油表灯看油箱盖方向 车辆的油箱盖有的在左侧有的在右侧,我们应当牢记自己车辆油箱... 2014年05月14日 学习小计 暂无评论 喜欢 0 阅读 1 次 阅读全文
波士顿犹太人大屠杀纪念碑铭文 全世界纪念二战中被纳粹屠杀的犹太人的纪念地有多处,但以波士顿较为著名,原因是碑的铭文(一牧师忏悔诗)发人深省。 该铭文在全世界广为传颂,但版本不一。今忙里偷闲,将之予以考证。 请跟随我的脚步去看看正版的吧。 波士顿位于美国东北,是欧洲殖民者在北美大陆较早建立的据点,发生过包括“波士顿倾茶”在内的诸多大事件,市郊有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等著名高校。 犹太人大屠杀纪念碑就位于该市市中... 2014年05月14日 学习小计 暂无评论 喜欢 1 阅读 1 次 阅读全文
废纸堆里翻出纱厂档案 日本经济侵华史添实证 来源: 光明日报 刘吉林收藏的日本纱厂原始档案。资料图片 富士纱厂当年写给“兴亚院华北联络部青岛出张所”申请函的中文译件。资料图片 富士纱厂建筑规划平面图。资料图片 青岛国棉八厂(原同兴纱厂)原址保留的日本建筑,原为日占时期日本厂长住所。资料图片 “这是日本纱厂的原始档案,是日本侵华的铁证。”山东青岛市民刘吉林一见到记者,就捧出了他珍藏的三大本... 2014年05月14日 杂记 暂无评论 喜欢 0 阅读 1 次 阅读全文
胡同“黑话”全攻略 胡同“黑话”全攻略 北京人管对面儿不叫对面儿,叫对过儿。北京人管从哪儿来不叫从哪儿来,叫打哪儿来。北京人管在外面过夜不叫过夜,叫刷夜。北京人管睡一会儿不叫睡一会儿,叫眯瞪一会儿。北京人管倒垃圾不叫倒垃圾,叫倒土。北京人管去餐厅吃饭不叫去餐厅吃饭,叫下馆子。北京人管拉稀不叫拉稀,叫窜稀。北京人管口水不叫口水,叫吐沫星子。北京人管火柴不叫火柴,叫起灯儿。北京人管山查不叫山楂,叫山了... 2014年05月09日 杂记 暂无评论 喜欢 0 阅读 1 次 阅读全文
七成受访者不知万用孔插座被禁 图表:调查显示:七成受访者不知万用孔插座被禁 新华社记者 郑悦 编制 38家消费维权单位联合发布消费警示 新国标插座 针对一些生产企业置国家强制性安全标准于不顾、大肆生产非国标移动电源插座(俗称接线板,以下简称插座),导致不安全插座充斥市场的问题,北京、天津、上海37个省市的消协(消委会、消保委)及中国消费者报社昨日联合发布消费警示,提醒消费者非国标插座存在火灾和触电等安全... 2014年05月07日 学习小计 暂无评论 喜欢 0 阅读 1 次 阅读全文
中国未来最容易赚钱的10个行业 现在投资做什么比较赚?最容易赚钱的行业又是什么呢?学历高不一定就能挣钱,投资多也并不代表一定会有相应的回报,最主要的就是看你有没有入错行。那未来五年最容易赚钱的行业有哪些呢? 未来十年哪个行业最赚钱?创业是一门学问,不一定学历高就赚钱,也不一定大量投资才能有回报,关键是要看有没有入对行业,找没找到创业好项目!那么未来十年哪个行业最赚钱呢? 企业健康管理服务 员工的健康直接关系... 2014年05月05日 学习小计 暂无评论 喜欢 0 阅读 1 次 阅读全文
“人民群众”这家伙到底是谁? 人民解放军向群众宣传 打小就知道“人民群众”这个词,现在也总听说人民群众这个词,可人民群众到底是谁,是什么样的人,我一直犯糊涂。 人民群众有时候叫人民,有时候叫群众,有时候叫“人民群众”。就如人的名字,拆开了叫合起来叫,反正称呼的都是一个对象,说的都是一个意思。 人民群众很神秘,摸不着,看不到。你是人民吗?不是;我是人民吗?也不是。不信你到大街上去问,问谁谁也不敢... 2014年05月03日 心情故事 暂无评论 喜欢 0 阅读 1 次 阅读全文
汉语的纯洁性? 汉语的纯洁性? 今天,《人民日报》发文章,说使用iPhone、Wifi、PM2.5等“外语词不经转换直接使用,破坏了汉语的纯洁和健康”。 这不是头一回有官方媒体发表类似的看法了。虽然《人民日报》这篇文章的主要意思,是要搞好翻译工作,提高翻译待遇,提升翻译质量,提拔翻译人才,按照我国习惯可以简称为“一搞三提”(壹读君为自己领会总结领导意图的能力深深自豪中),但是广大人民群众似乎不太理解,纷纷开起了... 2014年04月30日 学习小计 暂无评论 喜欢 0 阅读 1 次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