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上海:人去楼空
由于席卷全球的信贷萧条,以及上海正在放慢的经济增长,那些赫赫有名的租用者正在撤离世界第二高楼。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简介
由于席卷全球的信贷萧条,以及上海正在放慢的经济增长,那些赫赫有名的租用者正在撤离世界第二高楼。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原作:Simon Montlake
翻译:CommonData
2008年12月8日
照片说明:巍峨高耸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大厦,它是仅次于台北101大厦的世界第二高楼。
新华社
当夕阳从大上海那超现实主义的地平线落下,聚光灯开始照耀这个城市最高,以及最新的地标。彩灯在这座建筑顶部梯形的开口中舞动,它被命名为“上海环球金融中心”(SWFC)。这座由日本人设计,全球第二高的摩天大厦,看起来像个巨大的开瓶器,或是未成型的滑雪板。
不过,在表面光鲜的背后却隐藏着尴尬的现实:大厦虽然灯火通明,但却已人去楼空。
在全球信贷萧条以及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双重打击下,这座建筑以及其他那些曾代表中国地产业繁荣时代的摩天高楼已经失去其原有魅力。新建住房缺乏买家,高速增加的写字楼缺乏租户。鉴于低迷的价格,以及融资渠道的干涸,上海及其它城市的开发商被迫封存其项目。
自十月份以来,中国政府已为此推出多项回应措施。包括大幅削减利率,鼓励长期按揭,并在其为期两年的经济刺激计划中加入经济适用住房的有关政策。此外,当局还强迫银行维持对国内工业的贷款。
不过,大量已竣工的商业及居住楼盘很可能将与谨慎的大环境格格不入。另外,对那些暴露在突如其来的衰退之中的地产商来说,经济刺激计划也不会给予他们太多宽慰。
“一些开发商肯定将会倒闭,此前已经发生过这样的事情。政府可能要求较大的公司接管破产企业”,一家位于上海的地产销售公司,嘉华投资总经理助理文森特·顾表示。
中国地产业崩溃并不会造成美国那样的信贷灾难。这是因为中国的银行业没有受到太多地产债务的困扰。据世界银行估计,中国银行业与地产有关的债权,无论是按揭贷款还是开发商贷款,仅占到全部未偿贷款的20%。顾先生认为,上海住房销售的一半左右都以现金结算。
仅就资金而言,银行有着相当大的回旋余地,因此不良贷款未必会让他们倒下。但地方当局将遭到重创,因为他们严重依赖来自房地产业的税收,以及出售土地的收入。根据这次的经济刺激计划,县、市、镇的地方当局应利用北京补充的资金用于鼓励消费。
上海一名独立经济学家安迪·谢表示,“每年,地方政府大约有一半收入来自房地产业。因此他们努力推动建设更多住房。但最终,你撞上了一堵墙。”
很少地方比浦东更有动力。1990年代起,这里从一片农田转变为金融中心,旨在与华尔街一较雌雄。正在寻找办公场所的跨国公司遭到哄抢,为此付出代价的往往是中国公司。因为全世界商人都蜂拥至此,开发商待价而沽,租金也随之水涨船高。
就像一道冲开他们大门的流星,炽热的需求正在冷却。因此,浦东商业中心的占用率在2004年达到其高点后,一直持续下滑,这种趋势或许会延续至2010年。
“即使没有这次金融危机,上海的写字楼市场也会受到惩罚”,一家上海地产顾问及代理机构,高力国际研究主管李亨银(音)表示。“而这场危机延长及深化了这种惩罚。”
环球金融中心于八月份开业,但愿意为这座上海最为显赫之地买单的客户寥寥无几。从这座建筑的七十九层起是世界最高的酒店,柏悦酒店,客房起价为四百美元。
雷曼兄弟是这座建筑必须拥有的客户之一,但他们破产数周后便已搬走。据房产经济介绍,其他几个跨国公司也已撕毁租约。他们估计,目前这座大厦的使用率大约在20%到40%之间。
上海拥护者认为,自十九世纪以来,这座以资本家乐园而闻名的城市一直建立在土地投机的基础上,它知道怎样在繁荣与萧条的夹缝中生存。2005年,住房销售曾经回落,因为北京试图挤压上海及其它新兴城市的地产泡沫。这一努力基本获得成功,因此人们在期待国家财政推动市场复苏。房产经济还指出,上海将举办2010年世博会,这是另外一个增长动力。
鉴于中国对于城市住房的需求仍被禁锢,大幅折扣很可能让购房者回潮。这一点与美国不同,那里的消费者们已经为债务所累,而中国消费者的开支更多来自他们明智的存款,经济学家谢先生认为。“这正是中国与美国的不同之处。在中国,更低的价格就会有市场”,他说。
一千六百一十四英尺高的环球金融中心背后空地上,另一座堪与之媲美的摩天大楼已经破土动工。这座名为“上海大厦”的建筑设计高度将超过前者,达到两千零七十三米,这也将冲击世界最高建筑,台北101大厦的记录。这座建筑完工日期定于2014年——下一轮全球牛市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