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中国海外收购是怎样亏掉2000多亿的

2008年12月20日 未分类 暂无评论 阅读 1 次

1.8万亿美元外汇储备曾让国人豪情万丈,金融大国崛起的历史时刻或隐或现。在减少贸易顺差的号角声中,踏着“走出去”的惊涛骇浪,那些匆忙“赶海”的“资本家们”,在亏掉了手中70%的真金白银之后猛然醒悟,轰轰烈烈的海外收购快速鸣金收兵。仔细一算账,我们付出的学费早已超过2000亿元。(12月18日《中国证券报》)

曾几何时,政府机关兴起了办企热潮,一时间,有条件的在办企业,没有条件的也在办企业,机关随便派个人,租上几间办公室,投上一笔资金,一个企业就诞生了。少则一两个,多则十几个、几十个。结果可想而知,这些一夜之间冒出来的企业,很快就一个个淹没在汪洋大海之中,死的死、伤的伤,即便没有立即死去,也是苟延残喘,没了生机和活力。对政府机关办企业,曾经有人这样评价,“十个九个亏,一个赚钱的做的还是假账”。

就在机关办企业的那一幕还未从我们脑海中淡去,甚至有极少数企业与政府机关还藕断丝连的情况下,我们的身边又出现了另一个类似的问题,那就是海外收购。虽然海外收购对中国绝大多数企业来说,还是一个新课题,很多企业甚至根本不懂得什么叫海外收购,但是,一些手里握着大笔资产的国有企业海外收购的步伐却迈得出人意料地迅速,在根本没有了解海外收购有多大风险,不知道海外市场有多少惊涛骇浪的情况下,就毫不犹豫地出手了,结果,在短短的几年内就付出了高达2000多亿元的学费,这与机关办企业有什么两样呢?

我们并不反对企业“走出去”,不仅如此,我们还要鼓励企业勇敢地“走出去”,只有走出去,才知道天有多高、海有多宽。前提是,这必须建立在对海外投资、海外收购、海外市场以及所在国政治、文化、历史、环境有相当了解的情况下。贸然出手,风险必然会很大、问题必然会很多,失误也就在所难免。

另外,在笔者看来,从机关办企业到海外收购都输得如此惨重,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些投资、这些企业,都是国家的、集体的,输赢、亏赚,与经营者没有直接的关系,赢了、赚了,是经营者的功劳,亏了、赔了,由国家兜底,经营者毫发无损。假如这些投资是个人的,输赢与个人利益密切相关,他们还会如此贸然出手吗?

面对金融危机的肆虐,理论界、企业界又响起了“海外抄底”的呼声,似乎这又是一次中国企业走出去“发财”的绝佳机会。笔者想提醒中国企业的是,海外抄底或许是一次“发财”的机会,但是,这些机会是不是属于中国企业,应当认真调查、充分了解、全面分析,在此基础上再作出是否海外收购的决定。切不可再用行政思维指挥市场行为,贸然出手、盲目投资,否则,等待我们的很可能又是交学费、留教训。

作者:谭浩俊

原题:中国是怎么一年亏掉2000多亿的

给我留言

Copyright © 浩然东方 保留所有权利.   Theme  Ality 07032740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