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对“家电下乡”反应冷淡
● 潘洪贵 重庆
“家电下乡”计划已在中国全面展开,不过,很多农民对此反应冷淡,甚至有人批评这一计划是坑害农民,让农民勒紧裤腰带为扩大内需作贡献。
重庆市渝北区石船镇上有两个“家电下乡”指定经营店,其中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店主告诉记者,开业一个多月,卖出家电不足10台,非赶集的日子甚至没有顾客光临。
购买“家电下乡”指定产品,可享受政府给予销售价格13%的资金补贴,中国农民对此均有了解。不过,很多农民认为,购买家电不是看价格,而要考虑其他很多因素。
重庆渝北区石船镇37岁农民李帮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她和丈夫常年在外打工,逢年过节才回家看看父母,就算冰箱、洗衣机等家电非常便宜,买来也不过是个摆设,没有实际用途,而且还要防备小偷。
她还说,儿子正在城里读初中,将来上高中读大学都是一笔很大的开支,儿子的前途最重要,能省一点是一点。
当地一名靠种庄嫁为生的农民陈月国算了一笔账:买电器补贴13%,一台两千元的电器也只能节省260元,如果不买,那就是节省两千元。他说,冰箱、空调等家电谁都想拥有,不过像他那种靠种地为生的农民,年毛收入也不过几千元,这些家电对他的家庭来说是奢侈品。
当地农民包登富认为,很多农村家庭都买得起家用电器,不过,他们要考虑购买的实际意义,比如空调的使用会导致高昂的电费,农民支付不起所以不会买;电脑的操作复杂且农民没有时间学习,对农民来说一点用处也没有,更不会购买。
他分析说,农民挣钱不容易,购买几十元的商品都非常警慎,农民需要的不是家电下乡,而是如何多挣钱、多存钱,让子女享受到高等教育,老有所靠,只有这些问题解决了,农民才会放心大胆去消费。
本报记者在石船镇做了一个随机调查,一共11名农民参与。这11名农民都希望家里拥有各种家电,不过打算购买家电的却非常少。其中,打算购买彩电的有两人;打算购买冰箱的有三人;打算购买洗衣机、空调、摩托车、电脑等商品的为零。
陕西省去年12月成为第二批家电下乡试点梯队,从去年12月16日至1月4日,全省销售中标产品370台 ,这是陕西省“家电下乡”20天后的成果统计,平均一天卖不到20台家电产品。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三农”问题专家贺雪峰认为,鼓动农民消费、说爱国主义就是消费的观点,是荒唐的。
他说,以青春为代价赚取收入的农民,在花光积蓄后,却并无再获得收入的能力,他们今后的生活将会极其难过。
《中国青年报》指出, 农民的消费经不起刺激,因为他们手中的钱太少。相当有限的钱,用途却很大,衣食住行和养老防病就够折腾了,哪里还有闲钱来供专家们刺激?
金融危机可能不会一下子消除,但生活却不能立刻停止。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不切实际地刺激农民消费,而是一方面如何给返乡的农民工提供就业机会,刺激他们的创业热情,让他们把打工赚来的钱用到生产性投资上;另一方面,城市尽可能提供就业机会,留住农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