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会考放榜有感

2009年03月11日 学习随笔 暂无评论 阅读 1 次

香港:陈洁玲

在社区当家庭医生的日子不长不短,当天曾为他/她们医治尿布疹、吐奶、肚风的婴孩,今年刚好十六、七岁,都是会考生了。今年共有十万名中五学生参加会考,成绩符合入读中六最低要求的,有五万五千名。全港公私营中六学额,只有三万二千个,平均一点七个合资格考生争夺一个中六学位。执笔之际,正挂八号风球,但有 同学仍冒着风雨为学位奔驰,甚至自备帐篷,在校门外通宵排队。有年轻人曾对我说,在今时今日,一个大学学位是进入社会的「最低消费入场券」。从基本谋生角度看,能跻身大学,是莘莘学子的终极目标,但在金字塔的教育制度下,少不免有汰弱留强的现实。不能直接入读中六的学生,还可以有其他选择,虽然比较迂迴, 但总会有路可走。
青协在放榜前访问了约一千名考生,近四成六表示心情紧张,而压力多来自对自己的要求。作为家庭医生,曾与不少会考生和他们的家人分担等待放榜的焦虑,亦曾在放榜后分享各人成功的喜悦、失败的滋味和四处找学位的徬徨。
去年,在放榜当天,病人李太带了名贵巧克力来向我道谢,原来她的儿子刚考了四优二良。想当日,她的儿子从一间「贵族小学」被派到藉藉无名的中学,变得十分沮丧,自暴自弃。眼见儿子鬱鬱寡欢,终日沉迷打机,荒废学业,李太不禁如热窝上的蚂蚁,吃不下、睡不稳,差点弄出情绪病来。那段日子,她常因小毛病来求诊,周身疼痛不在话下,更因担心儿子而引起月经紊乱。
那时我想,给她情绪药或荷尔蒙调经药,都只是权宜之计,治标不治本。我既是她们一家人惯常看的医生,何不在她儿子求诊时劝说几句,他会听进一两句也是好的,且试试吧。哪知病人一听,随即叫好,说:「医生,佢自细就睇你,你讲一句好过我讲十句!」
自此,每当这位自以为被「贵族」摈出门外的年轻人来求诊时,我便天南地北地跟他胡扯,亦顺道问他的功课和学校生活。由于他来自英文小学,英文科是他的强项, 便从这处入手,鼓励他继续在英文科取得好成绩,帮助他重建自信。他中文成绩最差,尤其是阅读理解部分,常常失分,我便预备了一些适合他程度的书本放在诊 所,每逢他因小病来求诊,便笑笑口问他:「要不要借书?」(当中包括了区乐闻师兄的励志小品!)有一两年暑假,我甚至要求他完成下一年度各科的补充练习, 在开学前拿给我「改卷」。不知何故,我给他的功课,他总会乖乖地完成。几年间,似乎他的成绩大有进步,亦渐渐享受中学生活,李太也少了来求诊。想不到在放榜日,她会来向我道谢。为年轻人的成功感到欣慰之际,更高兴见到一位眉开眼笑的母亲。
家庭医学对医治病人的核心理念中有三个「C」: Comprehensive(全面)、Continuous(连续)及Co-ordinated(协调)。当中的Comprehensive Care就是道出医生除了在内外妇儿眼耳鼻喉科以外,还能关顾病人及其家人在生活、社交、学业、感情各方面的需要。能够好好和病人走一段路,不论是在他/ 她们的童年、少年、成年甚至临终的日子,都是要珍惜的缘分。能在他/她们的身心灵上带来一点改善,便是作为医生最大的报偿。
今年十五名会考 状元中,有数人表示希望攻读医科,其中皇仁书院的吴国辉,在备考期间得知父亲患上急性血癌,但仍沉着应战,取得佳绩。他说:「我体验到病人的痛苦,行医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人。」在讨论医疗改革之际、在医疗服务被视为自由市场上的商品之间、在把「读医」看为个人名利踏脚石的风气下,吴同学从艰难日子而生的济 世情怀,为这纷乱、混沌、迷失的医改道上,引入了一道赤子之心的曙光。

给我留言

Copyright © 浩然东方 保留所有权利.   Theme  Ality 07032740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