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待考2年,驾照为什么难考又费时?

2014年10月28日 杂记 暂无评论 阅读 1 次

  近日,深圳驾考积压61.2万人的消息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2014年4月的数据显示,深圳积压的考试人数为50万人,而到了9月,这一数字猛增到了61.2万人。也将这一困扰深圳多年的老大难问题再次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业内人士指出,深圳驾考之困最终暴露出了训练与考试两方面的用地之困。

学车易,考证难。按照目前深圳现有的考试能力,即便深圳所有驾校立即停止招生,消化这61.2万名考生,还需要两年。在61.2万学员积压的背后,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积压学员越来越多?这背后深层次的症结又在哪里?面对这一日益突出的供需矛盾,又该如何破解?

61.2万人待考的背后是报考人员的剧增

伴随着汽车的普及,汽车数量的增长也一定程度上见证了学车之痛形成的过程。以深圳为例,2003年,深圳市的机动车数量只有20万辆;2007年,深圳的机动车数量突破了100万大关;2010年,深圳只用了3年时间将这一数据刷新到了150万;2012年200万辆,2013年250万辆,2014年300万辆。从90年代深圳机动车数量从几千辆到100万辆用了十几年的时间。然而伴随着时间的推进,这一数字再以加速度的方式迅猛增长。最近3年,更是以年均增长50万辆的速度疯狂增长。

深圳机动车数量的增长也见证了深圳驾驶员人数的猛增。2011年,深圳申领驾驶证的人数为34万人,2012年增长到48万人,2014年10月25日,深圳市交警部门披露的最新数据显示,深圳有驾考考生61.2万人。其中,40.2万人待考,等待培训考生10.2万人,等待补考考生10.8万人。

近乎疯狂式增长的待考生源,是导致驾校消化不及从而积压的直接原因。但深层次的原因,恐怕是交警部门并未通过各种改革措施,加大考试能力,疏解这一矛盾。比如,自2010年开始,深圳政府驾照考试用地的规模一直未进行大规模的扩建。

业内人士指出,深圳驾考之困最终暴露出了训练与考试两方面的用地之困。由于考试用地的不足,直接导致了一个普通的驾驶技能考试成为了稀缺的资源,从而因为这种稀缺引发了诸多问题。

驾校不应成为驾考唯一出路

实现驾驶培训社会化,支持驾驶培训的多元化学习方式。面对僧多粥少的局面,我们在尝试疏通的时候,更应该变通。我们可以进行新的改革思路,破除驾校这种单一、唯一获得驾照的培训模式,从社会多个层面的设置来考量,不单单是驾校机构,实行考核制,而不一定就是像驾校完了以后的考核,只要通过考核你不管是前面学习什么样的,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最终通过了考核,那就应该给予驾照。不过,目前驾校俨然成为了某些部门敛财的工具,想放开驾校这块市场,尚需时日。

放宽教练限制,事实上,一些获得教练资格的私人教练并不比驾校里的教练差,因为私人教练有专业的技能、合法的资质,并且他们能够承担责任,让有教练资质的个人招收学员,教练员不必非得挂靠驾校,也就是说,只要是在教练员指导下、使用教练车进行驾培,就应该被允许,学员获得的驾培记录就可以作为考驾照的条件,而不是在无教练资质的亲戚朋友的指导下自学驾驶技能。这既能保障学员学车安全,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学车成本和时间。

当然,除了改革驾考制度之外,作为有意考取驾照的学员,也不必"望驾校兴叹",可以在时间、地点上错开驾考的人群。深圳这种大城市,又是作为一个移民城市,每年有大量的外来人口进入工作、定居,也就造成了深圳市学车人口一直猛增的原因。驾考的学员们可以选择回到家乡报考。不过,鉴于驾考地点和工作地点为异地,这也不太现实,毕竟完成驾考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

深圳目前遇到的驾考困境,其实也是我们国家在驾考方面的一个缩影。驾照难考、贵、花费时间长,这些都是驾考学员抱怨的最多的。但目前的情况是,有技术、有钱也难以考取一个驾照。试想,从报名到拿证,耗时两年,车都开烂了证还没到手,这应该是有关部门应该亟待思考、解决的问题。

给我留言

Copyright © 浩然东方 保留所有权利.   Theme  Ality 07032740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