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秦武王:当时不举该有多好

2015年01月02日 心灵鸡汤 暂无评论 阅读 1 次

中国历史上的皇帝擅长武功的不少,大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就是一把好手,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不敢说,反正打仗的全套武艺不在话下(太祖拳就是赵匡胤始创的)。曾经有一次他骑着烈马狂奔,跑到一个小城门洞子的时候没有发现上面写着限高2米,脑袋咣的一声砸到了门梁上,硬生生被撞下马来。所以说我们老赵家的人最看重的就是面子,痛我是估计很痛的,晕我也估计是很晕的,但是赵匡胤当时面不改色心不跳爬起来继续飞奔上马,这一出要脸不要命的戏码博得了好大一片掌声。

毫无疑问,赵匡胤的武艺在所有帝王里面算是出类拔萃的,但是如果单论力气,他肯定算不上最厉害的,因为力气最大的人是秦武王。

秦国的国君姓赢,这是众所周知的。本来这个姓是很好起名字的,至少比姓吴的好起名字,但是历史上往往会出现一些很奇葩的脑短路现象,比如秦武王就摊到了一个很不好听的名字——赢荡。当然,他的名字不算奇葩,闻名天下的“周公吐脯天下归心”,他的名字叫姬旦。再比如周懿王,他的名字叫姬囏(不认识的觉得没啥,但是这个字念“奸”啊)。

赢荡品行上没什么问题,有一个特别大的优点,天生力气大。他父亲给他起名为荡,就是希望他能够荡平天下一统中原,事实上赢荡也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虽然他仅仅在位四年,但是依然南征北战(不想破坏这个成语,其实是东战)取得了不少战功。

因为赢荡天生力气大,所以就喜欢到处寻找力气大的人到自己身边来当高级公务员。外国(同属大周的,不是指非洲人欧洲人之类的)的大力士一看能够解决编制还有很高的军衔,也有不少人前来投奔,其中就包括齐国的孟贲。孟贲是个厉害角色,曾经有两头野牛打架,角顶着角不撒头。孟贲冲上前去,一手抓住一头牛的角,硬生生把它们分开了。

公元前307年,23岁的赢荡派左丞相甘茂和大将向涛攻打韩国(再次重申,不是思密达),取得了三川之地(泾河、渭河、洛河流域)。赢荡想,现在不去耀武扬威一下更待何时啊!于是就率领着手下的大力士公务员们一起去巡视这一大片土地。

呆在洛阳的末代周天子周赧王正愁全国一片混战,每天惶惶不安,一看赢荡来巡视了,史书上说他十分开心(不管从什么角度来看,杀到家门口的赢荡都不能成为周赧王开心的理由),赶紧派人去迎接赢荡。但是赢荡居然拒绝了周赧王的接待,急急忙忙跑到周王室太庙里面去了。

为什么要去太庙了?我们还记得,当年大禹把九州的贡金收上来之后,做成了九个大鼎,表示“天下都在老子手中”,也是王权的象征。现在,这九个鼎就在太庙里。赢荡准备去把玩把玩这些鼎,享受一下当联合国秘书长的滋味。

到了太庙之后,赢荡走到自己所属的雍州鼎面前,幻想着自己功成名就之后的样子,哈喇子一直往下滴,边滴边说:“老子要把他扛回咸阳去!”说了这句话之后,他又转身问自己的大力士公务员们:“你们有谁能把这玩意儿举得起来吗?”

面对着重达六七百斤(我估计的,太重肯定提不起来,据说现在的世界纪录是915斤)的大鼎,前文提到的齐国人孟贲站出来了,说:“我想试试。”孟贲果然是力大无穷,硬生生把鼎提起来半尺多高,然后重重地落到地上。这一下耗光了孟贲的大部分电池,据说他因为用力过猛,把眼眶都迸裂了,眼珠子都快掉了下来。

看到这样的场景,赢荡哈哈一笑说:“看,你不行了吧?瞧我的!”赢荡不顾别人的劝阻,做好了准备活动,紧上了腰带,双手抹上了镁粉像勒布朗·詹姆斯一样朝天一撒(如果有镁粉的话),一声大喝,真的把大鼎提起来了半尺多高!跟孟贲打了个平手!

但是赢荡是领导啊!领导是肯定不能比下属次的。所以,赢荡决定再玩一个高难度的动作,没事走两步。结果,刚一迈开脚,重心不稳,大鼎哐当掉下来直接砸到他的右脚上,把骨头都砸断了,血流不止。耗到晚上,终于因为失血过多,23岁的赢荡驾鹤西去。

赢荡死了之后,史书上说周赧王十分伤心(和开始的假开心不一样,这次我估计是真伤心,惹大麻烦了),送来了棺椁,还亲自前来哭吊(反正也不远,顺便来看看是不是真的死了)。

据说,赢荡这辈子说的最后一句话就是:“当时不举,该有多好!”

 

一个社会的现代化程度越高,冒险的代价就越低,收益就越大。

这是因为——

1,发达的科技和大规模协作,对冲掉了很多风险。

比如在今天,嬴荡老弟就绝不会因为断腿而丢命。也很少见到赌徒真的冻饿而死。

2,在财富总量大爆炸的前提下,冒险的收益大增。

去纳斯达克敲钟之辈,绝大多数都不是因为敢想,而是因为敢干

所以,我们这代人常说的一句话就是——

“当时举了,该有多好!”

给我留言

Copyright © 浩然东方 保留所有权利.   Theme  Ality 07032740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