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欺骗了大夫?
2015-02-01
早在19世纪前,欧洲科学家就注意到一种叫“婴儿猝死症”的诡异病变。在某些不幸的家庭里,父母将看起来健康活泼的小孩抱上床,盖上毛毯。第二天早上却发现孩子已经死了……
一开始大家纷纷猜疑:是父母施以虐待了吗?或者完完全全是谋杀?似乎都不对。可“健康的婴儿在睡梦中,因为未知的理由而死亡”,这样的解释未免太瘆人了。
今天我们知道,“婴儿猝死症”与怀孕时胎儿的脑损伤有直接关系,此外还有各种复杂的原因。但在19世纪,一切还蒙在鼓里。病理学家们摩拳擦掌,纷纷展开了合乎逻辑的研究,他们将猝死的婴儿仔细解剖,并与“正常”婴儿的尸体比较。一比之下,发现是惊人的:猝死婴儿的胸腺比“正常”婴儿大得多!
“有些胸腺‘异常’肥大的婴儿,晚上睡觉时,胸腺压迫气管造成窒息”——这个结论看上去无可挑剔,却包含着致命的错误。问题就出在“正常”婴儿的尸体上。
19世纪,供解剖用的尸体有两条来路。一是贼人挖坟盗尸,卖给医学院。有钱人家的尸体很难挖到。面对炽盛的盗尸之风,他们早做防范,三层式的厚棺材装备起来,拥有“防盗专利”的高档墓室也华丽登场。上流人士的墓园甚至还提供“停尸服务”,让尸体在严密看守下腐烂到毫无利用价值的程度,再下葬。相反,穷苦人家的尸体却因睡不起棺材,被草草掩埋在乱坟岗中,轻易落到了盗尸者手里。
第二条获得尸体的途径是仰仗政府对科研的支持,所得尸体一般来自贫民院,或取自公立医院中一贫如洗的死者。
这就意味着病理学家解剖台上的“正常”婴儿,大多来自穷人家,通常是因为长期拉肚子、营养不良,或肺结核等毛病而丧命的。恶劣的成长环境和慢性疾病早已让他们的胸腺萎缩。——原来,根本不是猝死婴儿的胸腺太大,而是所谓的“正常”婴儿胸腺太小了!
当时没人意识到这些,错误的假说不断朝有害的方向发展。一些激进的医生开始搬出一大堆理论证明它,有的医生更进一步提出防范“婴儿猝死症”的建议,这听上去也完全合理——我们为什么不趁早切除孩子的胸腺呢?
或许因为手术切除的难度太大,不久,聪明的医生想出了变通的办法:用放射线照射胸腺,使它缩小。这对预防猝死毫无效果,却留下了一连串恶果:据估算,之后的几十年里,有数以万计的甲状腺癌病例涌现,因为甲状腺就在胸腺旁边,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正常的胸腺到底有多大”——问题看似简单,回答时却需要一份特殊的智慧与谨慎。你不知道自己信赖的样本是否已受到了污染,不知道自己惯于引用的“正常”到底是不是某一因素影响下的变异。更麻烦的是,宣布什么是“标准”之后,你就很难再以客观的态度看待任何不合“标准”的事物了。
本文由 赛娜 为罗辑思维编写,素材来源:(美)罗伯特·萨波斯 著《斑马为什么不得胃溃疡?》
非常感谢大家创作或推荐好文供大家分享学习。
“愚昧”和“无知”是两件完全不同的事情。
人生而无知—— 但是咱们可以查资料、搜度娘、问靠谱的人。 如果错了,可以不断纠错,就像上文里的医生那样。 而愚昧就不同了—— 他们更愿意去相信隔壁的李大爷、张小花的奶奶、电视上穿白大褂卖药的王主任。而且深信不疑。 所以,傻逼和牛逼的区别真是一线之隔—— 就看你用什么样的方式在相信什么样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