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派驻人员的琐微事
作者简介:南风,某日企派驻北京中国籍员工,微信号13366481。
原文发表于其本人豆瓣主页http://www.douban.com/people/minamikaze/。
我,今年31岁,是一名日资企业在北京的派驻人员。
去年的冬天的某一天,我在东京的办公室里上着班,突然上司找面谈,说,下个月你去中国工作吧。日本广岛那块在日本也叫“中国地区”,开始我以为是要去广岛,结果一个月后,我就来到了北京。日本企业在工作调动方面很少征询个人意见,即使是去地球的另一面,更不用说就在旁边的中国了。
来北京第一件事就是找房子。公司给安排的中介带我转了CBD商务区的几间住单身外国人的公寓之后,我选择了一家离公司走路25分钟的公寓。房租1万多/月。我在日本的公寓换算成人民币也就每月4千,海外派驻一下将我变成了(伪)土豪。各公司派驻人员的住房水准都不低,但是在派驻人员之间还是会议论其中的差别。同样是单身在华,巨头商社,汽车制造商等一个月的标准是2万多,而中小企业只有几千元。
繁华的CBD夜景
初期安顿下来以后,想要多认识些朋友,除了公司同事介绍以外,就是通过japion等几大日文资讯类报纸杂志了。这类杂志上会登载登山会,同乡会等各种“小团体”的信息。我参加了日本母校的校友会和同岁会,很快便结识了很多在京日本人,有一般企业的,有大使馆的,有记者等等。另外,有时我分别认识的两个朋友,后来得知他们是夫妻。不要误会我的交际圈有多广,而是在北京的日本人真心太少!据日本外务省(=外交部)的统计,2014年在北京及附近地区的常驻日本人只有13,637人。而这些日本人又分为留学生,自留人员和派驻人员等群体,栖息在北京东二环到东三环之间的派驻人员这个圈圈其实不到5000人,所以真的很小。小到感觉是生活在农村,抬头不见低头见!所以,你不可以干坏事啊(笑)。
我和同一时期派驻我司北京分部的田原先生,浅川先生常一起吃午饭。田原先生和我同岁,是公司的短期(1-2年)培训生。他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汉语,刚来中国的头3个月里,公司出钱,每天上午的工作内容就是学汉语。因为在华时间短,公司也不给他正经工作干,所以他时间很富裕,到处玩。他还交了一个中国女友,本以为他会和我司其他几位日本同事一样,在中国当培训生时娶个中国老婆,日后又作为管理人员再次被派到中国,没想到不到半年却分手了,但是他说还想找中国女朋友。
另一位浅川先生是我的上级,他50岁多了,人生第一次海外派驻,也不知道到底在北京工作多久。他人生地不熟,也不会汉语,所以出门连出租车都没办法打。因语言之便他很多事情都会找我帮忙,出差也都会带着我,让我长了不少经验值。像他这样的管理层人员出差回日本的机会很多,每次他们会从日本买来各种所需来缓解乡愁,有的人连大米和蔬菜都带。浅川先生虽然不很习惯在北京,但是他很喜欢北京,他觉得北京的风土人情很有中国味。
专门为派驻中国员工而出版的书籍
不论是田原先生还是浅川先生,他们都想更多的与中国当地员工相处,但是即使是日语讲的很好的员工,他们也很难深入交往。原因很简单,钱。派驻人员虽然不像10几年前那样拿双份工资了,但是他们的工资依然是同级别中国员工的3至5倍。仅仅是吃一个午饭,当地员工要去十几元的食堂,而派驻人员要去几十元的餐厅。偶尔互相将就一顿没有问题,可是没有办法天天互相将就。日方员工与中方员工之间的墙,其实也就是经济实力的墙。但是随着日企大力推进高管人员的本土化,以及本土员工工资的上涨,派驻人员等于高薪高管的时代,正在慢慢过去。
2014年,在日本以外生活的日本人有126万,最多的是在美国,有43万,接下来就是中国14万人。按都市来看,上海地区6.5万世界排名第四,香港2.5万第十五,广州地区2万第十七,北京地区1.4万第二十六。而这126万人当中,海外派驻人员其实只有26万人,全体的5分之1。每个地区的派驻人员的生活都有其特点,比如北京因为近两年的空气原因,很多派驻人员的家属都回国了,日本人学校里剩下的孩子也多是中日混血儿。而上海因为生活环境与日本接近,日本人也多,于是2011年日本政府在上海成立了的全球88所日本人学校(只有小学部和初中部)中的第一个高中部。日本国内人口减少,日企不得不更多的“走出去”,在日本经济泡沫顶峰的1989年,海外日本人是59万,而25年后的2014年是126万,以后海外派驻对日本人来说将变得更加普遍。
雾霾笼罩下的CBD
来到北京一年多了,我的任期也是不确定的。我很想念在东京的朋友们,同时也很珍惜在北京的生活。一篇文章,写不尽这一年我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但是我觉得海外派驻将会是一段有意思有意义的经历。我期待更多的奇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