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心病
元末大乱,群雄并起,穷小子朱元璋成为最后的胜利者,做了皇帝。做了皇帝之后,要摆谱,追封祖宗。但是,这样一个连饭都吃不上的混混,哪里知道自己的家世,甚至说,到底姓不姓朱都未可知。好在人阔了,不愁没有人捧臭脚,文人的一支笔是好使的,于是,多少代的祖宗被编出来了,还给朱元璋找了一个有名的远祖朱熹,官做的不小,还有学问——理学的开创者。难怪明朝的科举,要考朱熹编的四书,而且答案要以朱熹的注释为标准,都是一笔写不出两个朱字闹的。
说自己祖宗阔过,那么,自己曾经穷的事情,就得隐晦一点。那时候的人,贫困不是一个光彩的事儿。小时候给人放过牛,要过饭,做过和尚的事儿,就不能再提了。即便是有捧臭脚的刻意把过去的事儿有意拔高成了事迹,比如给人放牛的时候,怎么把人家的牛犊子杀了吃肉,再把牛尾巴插在石头缝里,糊弄主家。做和尚的时候,脚踢珈蓝菩萨,在珈蓝背后写字,判他发配三千里。这样的事迹,也不能提,更不能大肆宣传,印成小册子,让国中官员和百姓学习。皇帝也是人,要脸皮。其中,皇帝最不乐意提的事儿,就是曾经做过和尚,简直成了皇帝的心病。很近似于后来的江青同志,忌讳人家提及她在上海滩做演员的往事。
元朝是尊崇佛教的,但尊崇的,只是藏传佛教,得意的,大抵是番僧。中国本土的佛教,还没那么得意。而朱元璋进寺庙,只是为了图口饭吃。干的是最低贱的活儿,因为身份地位最为低下,仅仅是个小沙弥。每天扫地,擦洗,给油灯添油。活儿干不好,还要被头事和尚责骂。总之,做和尚那点事儿,是他朱元璋一生之中,最为灰暗的时刻。不想提,也情有可原。
但是,这事却是秃头上的虱子,明摆着。造反的时候,都是草莽之辈,哪里有什么忌讳,朱元璋自己也没有,谁知道日后能成功呢?所以,卑微时那点丑事,弟兄们都知道,不仅知道,还可能互相拿出来打趣,做过和尚这种事,是最好的打趣由头。
只是,随着朱元璋地位的上升,这样的玩笑,就渐渐地不能开了。到了坐上龙椅之时,就一个字也不能提了,谁提,谁倒霉。郭德成是朱元璋造反时的老兄弟,妹妹嫁给朱元璋为宁妃,关系非比旁人。此人特别好酒,一次,皇帝赐宴,郭德成喝大了,爬在地上,帽子掉了,朱元璋发现郭德成斑秃,头发掉的一块一块的。就笑着说,头发成这样,肯定是喝酒喝的。郭德成说,剩下这点头发,我恨不得给它剃光了才痛快!酒醒之后,郭德成发现自己说错话了,皇帝忌讳说剃光,吓得要死。于是,真的剃光了头发,穿上僧服,皈依佛门。无非表明心迹,不是刻意讥讽。朱元璋跟宁妃说,原来因为你哥哥是戏言,没想到他来真的,真是个疯汉子。
知情者无意中触犯了皇帝的心病,只好装疯卖傻。而不知情者,拍马屁拍到马腿上,无意中也碰触到了皇帝的忌讳,那可就麻烦大了。杭州府学教授徐一夔,自告奋勇写贺表,有“光天之下”的字样,朱元璋览之大怒,怀疑这家伙是在讽刺他做过和尚,于是,这个马屁精的脑袋,就搬了家。那一阵儿,因为类似贺表而丢了吃饭家伙的,还不止这一例。
后人说,这是明朝的文字狱,其实哪里是文字狱呢?分明是马屁狱。真的文字狱,发生在孟子身上。做了皇帝之后,要读书了,读四书。一读之下,朱元璋对孟子“民本”“君轻”的说法,非常愤怒。恨不得一刀把孟老夫子从儒家圣贤中砍掉。经过周围人死拉活劝,才放了一马。但《孟子》却从此有了钦定的删节本,所有的敏感词,都被删掉了。
这个版本,现在其实应该印出来,供新儒家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