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之后三补三汤
来源: 健康时报
11月8日迎来“立冬”节气,标志着冬季开始了!立冬后,将度过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节气,一天比一天冷。
立冬:“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味着,随着立冬节气的到来,草木开始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做准备。
秋冬交替时节,尤其是老人、有慢性基础病的患者,对自然界的变化适应比较慢,比较容易出现失眠或者感冒,甚至加重旧病,顺应时节变化调节饮食起居以防病更重要。
因此,从立冬开始,要注重保养和养生,以待更冷时节的到来。
河南省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王雪梅提醒,立冬养生要因人而异:
①少年重养:少年阳气正盛,其实可以不补,或者小补。
②中年重调:中年人就要根据最近的身体状况作出相应的调理了,比如最近很劳累,身体损耗太大,就要补一补。
③老年重保:在老年人往往患有多种慢性疾病,更应多重视保护。
立冬之后保平安,坚持5个三
1. 三补
中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差异很大,进补还要注重区域之分。
中医里的立冬进补也有个地域原则:南方清补、北方温补、高原润补.
①北方温补:北方地区的冬季天气寒冷,进补宜大温大热之品,如牛、羊肉等。
②南方清补:在南方立冬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如台湾立冬街头的“姜母鸭”,就是不错的选择。
③高原润补:地处高原山区,雨量较少且气候偏燥的地带,则应以甘润生津之品的果蔬、木耳、冰糖为宜,比如做一道冰糖炖雪梨就是不错的膳食。
王雪梅提醒,“南方清补,北方温补,高原润补”,这句口诀说的是大环境的一个原则,另外还要注意我们生活的小环境。比如现在北方普遍都通了暖气,很多人长期待在有暖气的室内,所面对的环境不一定就是寒,也有可能是热;而南方一些家庭,冬季也会开空调取暖,所以环境里还夹杂了些燥,这样进补的同时还得润燥。
2. 三汤
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病科暨消化内镜中心主任中医师张北平在2019年1月《健康之路》节目中推荐了三款冬季补汤:
①党参川贝排骨汤:改善久咳不愈
冬季天气干燥,对于肺气不足、肺阴亏虚引起的咳嗽推荐喝党参川贝排骨汤,特别适合冬季干咳、久咳的人。
党参:中医常用的药食同源药材,它既能补肺气,还能润肺生津、补血。
川贝:属于甘寒之品,能够清热润肺、止咳化痰,还能化瘀散结、润肺止咳。
②当归羊肉汤:改善冬季困乏
冬三月困倦、乏力是因为冬天阳气都潜藏起来了,气血无法及时供养脑部,这可能是肾虚或者血虚、血瘀导致的。
当归:性温味甘,是调养身体的上品,有补血、活血的作用。人体气血充盈之后,自然就不会觉得困倦了。
羊肉:冬天的必选菜,能暖中补虚、补中益气、开胃健身、益肾气、养胆明目,治虚劳寒冷、五劳七伤,对人体有非常好的补益作用。
一人份量为15~30克当归配上0.5~1斤羊肉。羊肉膻味大,煲汤时可选择加入一些陈皮或者胡椒、生姜等物去除膻味。
③黄芪鸡肉汤:改善容易感冒
冬天容易感冒、抵抗力不好的人,多是因为阳虚、气虚,造成的卫气弱。人依靠卫气防御外邪,卫气弱人就容易感冒。而黄芪鸡肉汤有助改善这种情况。
黄芪:性温味甘,能够补益精气、固表止汗。黄芪分为生黄芪和炙黄芪,生黄芪也能补气但略有燥性,炙黄芪补气生津,这碗汤选炙黄芪。
鸡肉:性温味甘,能够补气补血,有补肺、补脾、补肾的作用,尤其是老母鸡。
煮汤时,黄芪30~50克配上半只到一只老母鸡煲汤最好。感冒前吃黄芪好,感冒时不适合吃黄芪,另外,需注意黄芪和萝卜不宜同吃。
3. 三果
梨、荸荠、苹果、猕猴桃等不仅有滋阴清热的作用,而且水分充足,富含维生素。
①梨:在营养专家眼中,梨素有“天然矿泉水”之称。中医认为梨具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的作用。直接生吃梨生津解渴,熟吃润肺止咳。不过要注意,梨为性凉之品,多吃容易损伤人体脾胃,食之适量。③
②荸荠:荸荠性寒凉,有清热解毒、凉血生津、利尿通便、化湿祛痰的功效。
荸荠可以当做水果食用,家里有小朋友燥热、大便干结、肠腑干燥的,就可以试一试荸荠雪梨百合饮。
荸荠、雪梨、百合都有滋阴润燥的效果,做成热饮,又润又暖。将荸荠15克、雪梨30克、干百合15克、冰糖25克煲汤即可。④
③苹果:苹果正是秋冬季上市水果,相对好储存。而且很多人天气冷不敢吃水果,就可以煮苹果或蒸苹果吃。因为苹果中怕热的营养素极少,还能为我们提供膳食纤维。⑤
4. 三暖
除了出门要做好头暖、腰暖、脚暖外,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心胸外科主任医师陈秀在2018年接受健康时报记者采访时提醒,中老年人要做到“三个暖”来护好心脏。
①醒来暖:一醒就掀被子起床是上班族常态,但由于身体没适应被窝外面的“寒流”,血流也比较慢,从而不能及时将氧气输送到大脑,易出现头晕、眼花等,中老年人则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
所以,醒来后先别急着起身,可以先搓热手后干洗一下脸,再搓搓腿和脚,等醒透了再起床。
②洗漱暖:冬季如果直接用自来水洗脸刷牙对血管会有刺激,建议用40~50℃的温水洗脸、刷牙,以减轻对血管的刺激。
冷天洗澡前可先打开浴霸等设备,然后做5分钟热身运动,如原地踏步、搓脚,等温度上升后再入浴。
③如厕暖:老人晚上习惯起夜,有些人有尿频、尿急症状,晚上突然下地去厕所,膀胱迅速排空,加上受到外界的寒冷刺激,极易诱发低血压,引起大脑短暂性供血不足,导致排尿性晕厥。
在寒冷的早春,清晨又是突发心梗、脑卒中的“魔鬼时段”,中老年人醒后立即上厕所,还易诱发急性心脑血管事件。
所以,即便尿憋,也要慢慢起身,在床边坐上几分钟,穿着暖和,再慢慢走向厕所。
5. 三晚
①晚点锻炼,忌晨练:宿迁市中医院治未病科主任庄鹰在2018年接受宿迁网记者采访时建议,冬季锻炼要“日出而行”,早晨气温低,人体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全身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液循环阻碍增加,血压容易升高,心肌耗氧量也增加,易引发心肌梗死或脑溢血等意外情况。⑧
太阳出来后10点多,或者下午3、4点,温度适宜时候再锻炼。
②晚起早睡,忌熬夜:冬季应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
③晚上睡前喝口水,防卒中:武警广东总队医院脑血管内科主任田喜光在2011年接受健康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在凌晨4时至6时的时间内,机体血管内血脂比较高,血液流动比较慢,是中风的高发时段。特别是中老年人不想夜间起床而控制少喝水或不喝水,造成夜间血管黏稠度升高,很容易出意外。
建议睡前可以小喝几口水,晨起也要喝杯温开水。
冬天来了,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