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诺贝尔奖增设一个“企业家特别贡献奖”,你脑海中第一个浮现的人是谁?
恐怕有一部分企业家,会把票投给埃隆·马斯克——特斯拉、SpaceX等公司的CEO。
就在最近,10月25日,特斯拉市值暴涨,成为又一家万亿美元市值的企业;“狂傲不羁”的马斯克的身家,也随之水涨船高,以近2900亿美元的净资产稳坐世界首富的宝座,甚至比巴菲特和比尔·盖茨加起来还要多。
在大多数人印象中,马斯克是“时间管理大师”:他做每件事情都很快。凡是醒着的状态,马斯克会以5分钟为单位来安排日程,比如花5分钟吃饭;一周为约会安排10小时;进卫生间3秒钟就出来,等等。
为什么要让自己这么忙?因为“可怜的”马斯克拥有一个极具野心的梦想——有人说,马斯克想先通过SpaceX不断降低星际航行的成本;“太阳城”项目提供动力来源;The Boring Company负责在火星下挖隧道;星链系统StarLink提供火星通信;而特斯拉则充当交通工具。
他正在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类在宇宙中“可持续地发展”。
但公众对这个“疯子”的评价却泾渭分明:一派人认为,他的所思所想已经摆脱地球的狭隘视角,征程是星辰大海;另一派人则讥笑,马斯克是在做春秋大梦,目的只是“割韭菜”,迫不及待想看这个男人闹出笑话。
“一半花花公子,一半宇宙牛仔”,马斯克的头脑里究竟装了些什么?我们拆解了构成马斯克的“第一性元素”——他过往的思考,希望“火星人”马斯克的思考对你有所启发。
很多企业混淆了焦点,花许多钱去做一些不会让产品变得更好的事情。每家公司都应该自问,所做的事情到底有没有让产品或服务更好;如果没有,就应该喊停。
通常我的建议是,花更少的时间在财务、会议、PPT上,用更多的时间来做出令人惊叹的产品。
在特斯拉,我们从不在广告上花钱。实际上我不喜欢营销这个概念,听起来好像是要骗人买东西一样。
如果要把我犯过的所有错误列在一张表上,那会是很长的一张表。
过去我可能就犯过这样的错误——花太多时间在公司行政等事务上,而当我走进工厂时,情况就好转了。
我们首先要“决定”世界上最好的遮阳板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做得比那个更好。
你不能只是稍微好一点,而是要好得多;做事情不是只需要好出10%,而是要创造出10倍的价值。
想想iPod是如何取代随身听,或者iPhone是如何颠覆黑莓的,就知道了。
仔细想想,我们为什么要组建公司?换句话说,为什么公司这种组织形式会存在?
在我看来,公司的存在就是为了把一群人聚在一起,打造一件产品或一种服务,接着把它们送达用户手中。
公司本身没有任何价值。它唯一的价值是作为一个高效的资源分配机制而存在,提升投入产出比,而利润则是在产出长期高于投入之后的自然结果。
我认为现在有非常多的聪明人都在致力于互联网、金融和法律。这是我们没能看到更多创新的部分原因。
我们需要考虑的是,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意义是什么。我们正在做的事情,是不是在扩张人类的“智慧版图”?
我在大学时,总是在想什么最能影响人类的未来。事实上,唯一有意义的事就是努力去提高全人类的智慧,为更高层次的集体文明而努力一生。
因此一路走来,我一直在想:好吧,什么才是最有可能影响人类未来的因素?而不是去考虑“什么是最好的赚钱方法?”
我在这个世界上应该做什么?我要制造汽车、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和让人类实现星际生存。
我一直相信互联网是人类的未来。在互联网上,人类能获得“神经系统”并成为一种超级有机体。
我曾经想在网景公司(Netscape)找一份工作,它差不多是当时唯一的互联网公司,但我当时表现得不是很好。我在公司前台转悠,但我太害羞了,不敢跟别人讲话。
当时我就心想,那我还不如自己创立一家公司,因为没有一家公司要我。
所谓创业,就是嚼着玻璃、凝视着死亡的深渊,“既然必须穿过地狱,那就走下去”。
你可以把所有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前提是你能控制篮子里会发生些什么。
在我这里,失败只是一个选项;假如你从未失败过,那只能说明你还不够创新。
我认为创立一家公司,是非常困难且痛苦的。我想我们都知道,在别处找份工作、为他人打工要轻松得多,压力也会小很多,你的人生会有更多时间做其他事情。
但你会更加开心吗?我不会。如果你内心真的渴望做某件事,无论如何,你都应该全力以赴去做它,而不是只在闲暇时间里浅尝辄止。因为只有当你真正深入了,才会发现,有时事情会变得极其困难。
所以每当人们问我,对于想要创业的企业家有什么鼓励的话?我的回答是,如果你需要鼓励的话,那就不要创业了。
你需要非常努力地去工作。当我弟弟和我一起创立Zip2时,我们在一间又小又普通的办公室里开始我们的事业。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那个小小的沙发上,每周7天几乎每天24小时都在工作。
如果你想要快速成立自己的公司,这是必须的。因为你自己做一个简单的数学计算就知道了:如果别人每周工作40小时,而我工作100小时。这样,我只用4个月就可以做到别人1年才能做完的事。
“你做这么多疯狂和不可思议的事,难道不担心失败吗?”
不,恰恰相反,这些事情失败的可能性远远大于成功的可能性。我不是一个毫无畏惧的人,事实上我对恐惧很敬畏。
但我之所以去做,不是因为这些事可以成功,仅仅是因为我想去做,那是我对于世界未来的主张。
我当然不会设定不可能完成的目标。我认为,不可能实现的目标会让人变得消极。
我从来不会故意设定不可能实现的目标。比如我没有做出有100个我或者是诸如此类的假设。但我确实总是对自己设定的时间持有过于乐观的态度。
我的意思是,比如在SpaceX成立初期,我们并不了解制造一枚火箭都需要些什么。那时候我大概偏差了200%;但我认为未来的项目可能只会存在25-50%的偏差,而不再是200%。
所以一般情况下,你的确需要一个时间表,根据你所知道的列出所有事项。这个时间表其实是个未知数,你只是在朝着那个目标努力。但你要知道,经常会发生各种意料之外的事情,导致你的目标日期延后。
这并不是说,从一开始就不应该这样设置时间表,因为如果设定其他目标,只会让拖延时间的情况变得更加不可控。
在很多大公司里,流程变成了思维的替代品。公司鼓励你像复杂机器中的一颗螺丝钉一样做事,坦率地说,它能让你留住那些不那么聪明、不那么有创造力的人。
一个人要不就是加入一家精英汇聚、尊重人才的公司;要不就是和一群乌合之众工作。
(注:SpaceX的工程师大部分都是顶尖学府的尖子生,前1000名员工包括门卫、清洁工,都由马斯克亲自面试。特斯拉如今每年大约收到将近100万份简历,录取率小于0.5%,远低于美国众多常春藤名校的录取率。
面试的问题,包括:你站在地球表面,往南走1英里,往西走1英里,再往北走1英里,刚好回到原点,请问你在哪里?)
如果你想解雇某人,就应该马上解雇,否则只会浪费彼此的时间。
(按《硅谷钢铁侠:埃隆·马斯克的冒险人生》中阿什利·万斯的记述,几乎所有人,包括被解雇的员工,内心都崇拜马斯克。他们承认,和马斯克一起工作是一段“痛并快乐着”的旅程。)
并不是我有多想当CEO,而更多的是:嘿,我觉得有一些重要的事情应该去做,如果我不是CEO,我不确定是否会有人去做这些事情。
使用自创缩写词的趋势正在SpaceX蔓延。对缩写词的过度使用严重阻碍交流。对个人而言,零星出现的缩写词似乎并没有那么糟糕,但如果1000个人都在创造缩写词,结果就是随着时间推移,我们将不得不为每位新员工发放一份巨大的词汇表。
实际上,没有人能够记住所有的缩写词,而且因为人们不想在会议中看上去像个笨蛋,他们会沉默地坐在那里,一无所知。这对新员工来说尤其艰难。
这种做法必须立刻停止,否则我将采取严厉措施——多年来我已给出足够的警告。除非得到我的批准,其他缩写词不能列入SpaceX的词汇表。如果现有的缩写词无法被证明是合理的,则应删除。衡量缩写词的关键,是看它是有助于还是阻碍了交流。
(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也曾提到过类似现象,员工开始“使用越来越抽象和高级的词汇”,这本质上相当于给思维“加上杠杆”。)
不要只是简单地跟着所谓的“大趋势”走。大多数情况下,人们总是倾向于照搬现成的解决方法,最多只做一些微调。这样只能产生小的发展。
我则推崇物理学的第一原理,将某个领域的事物归结到最基本的原理,再以此为基础进行扩展。从这个角度来讲,不是通过类比去论证,而是通过所有你认为最本质的元素去推论。这样一来,你就可以分辨出哪些是你应该做的,哪些只是你跟随别人的脚步在做的。
我认为一个人有“反馈回路”非常重要,这样他就可以不断思考自己做了什么,及时地知道自己做得怎么样,怎样才能做得更好。所以最好的忠告是:反复问自己,我是否可以做得更好?
随着“反馈循环”变得越来越弱、对顾客的响应越来越少,公司就会变得越来越像垄断者。这样一来,你就无法最大化人们的幸福感,而让人们幸福应该是我们的总体目标。
讲得极端一点,政府就是最大的公司,它是拥有垄断权的终极公司。
政府的责任是建立规则,然后确保这些规则可以得到执行。就像踢足球一样,政府充当的是裁判员的角色,确保规则的正确性。而这些规则的本意,从长期来看,是要最大限度地为人们谋划未来的幸福生活。
我认为有些政府做得不好的地方是,他们不仅想当场上的裁判,还想下场当球员。
人类文明有7000年的历史,但高低起伏非常厉害。我不是一个天然乐观或者悲观的人,但未来科技的发展将会超越我们理解它的能力。我不知道这样是好事还是坏事。
嗯,有时我发现一个人一直盯着他的手机屏幕看。我会想,谁才是那个“主人”呢?
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已经是半机器人了。我的意思是,如果今天你不带上你的手机,就好像你有肢体缺失综合症一样。
世界人口正加速走向崩溃,但似乎很少有人注意或关心。
我的朋友们全都说,哦,伙计,你又有一个小孩。我的很多朋友他们并没有孩子。
我会想,兄弟,如果你不生孩子,那我们该如何让人类延续下去呢?很多国家的人口增长率是负的。你不能只靠移民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不可能。所以,如果你对于人类有信仰,你就得说,我需要确保未来还有人类在。人不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有很多人可能会认为地球现在人口过剩。这是完全错误的。只依据自己生活在人口稠密的城市里得到的直接印象,他们才会得出这样的认识。你去过乡下吗?或者从飞机上往地面看过吗?如果你从天上往下丢一颗炮弹,这颗炮弹砸到人的概率是多少?基本上是零。
世界20年后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人口的崩溃而非人口的“爆炸”。
迈克·詹郅导演过《蠢蛋进化论》:聪明人至少应该维持他们的人口基数。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如果不能适者生存,那么很明显,这不是一件好事。至少聪明人和蠢人的数量应该达到平衡。
但如果每一代聪明人生的孩子越来越少,那可能也不是好事。我的意思是,欧洲、日本、俄罗斯和中国都将面临人口问题。真实情况是,富裕人群、受教育水平较高的人群和无宗教信仰的人群普遍显示出较低的生育率。
我并不是说只有聪明的人才应该生孩子,我的意思是,聪明的人也应该生孩子,他们至少应该维持人口更新率。但事实是,我注意到很多聪明的女性只生一个孩子,甚至没有孩子,这让人觉得:“哎呀,这可不太好。”
在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读了很多科幻小说,对于天空非常向往,飞往外星球和发现外星人让我着迷。
我的确在大学期间就开始思考这些事情(电动汽车、太阳能和火箭等),这不是事后编造出来的故事。我不想被看作一个新手,我不喜欢跟风投机。我喜欢把那些对于未来真正重要和有价值的技术,以某种方式变成现实。
我们可以创造出比我们更聪明的东西,它们并不一定要是人。
纵观整个人类文明史,你会发现,人类文明基本上将会朝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发展:要么变成一个居住在多个行星上的文明;要么就永远住在一个行星上,直至最终灭绝于某个天灾人祸。我想还是前一种结局比较好。
我的意思是,最终太阳会变得越来越大,并把海洋给蒸发掉。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最好做点什么。我认为让生命“多行星化”是很紧迫的事。
在我们的认知范围内,这将是地球诞生45亿年以来生命首次有机会离开地球生活。这个时间窗口可能很长,也可能很短。
只要还有可能,我认为我们就应该采取行动。因为由于外部或内部的原因,所有文明总会经历一次崩溃。
技术本身是会退化的。比如古老的埃及,5000年前那里有灿烂的文明,但后来住在那里的人们忘记了如何建造金字塔、忘记了如何阅读象形文字;罗马帝国曾在道路、渡槽等方面拥有先进技术,然后他们也基本忘记了。
类似的“弧线”暗示着我们也将经历相似的过程。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这个短暂的开放窗口,转移生命、运输生命。
没错,我们可以去火星。登陆火星不是“备用计划”,它是唯一现实的选择。我们能在那里创造一个真实的文明。
但在刚开始时,这会有点像萨克里顿(英国南极探险家)给南极打的广告。他说南极很危险,人们到那里会很不舒服,可能会发生可怕的事情,也可能会死,那将是一段漫长的旅程。
不过,那同样是一场伟大的冒险,如果你能活下来,将成为有史以来最令人兴奋的事情之一。我给火星做的广告也是这样。
——“从长远来看,重要的是在火星上建立一个能自给自足的基地。为此我们需要在那里安置几百万吨的设备,并且可能需要几百万人口。所以你说我们得发射多少次?这样好了,如果我们每次送去100人,那也得发射10000次才能凑满100万人。
就现在的技术而言,光是送100人去都还是一桩艰巨的任务。你算一算,我们得花多长时间才能发射10000次呢?假设每两年都能去一次火星,那也得四五十年才行。”
——“最重要的是控制好每次去火星的人均费用。如果人均需要10亿美元,那我们无法在火星建立‘殖民地’。如果人均为100万美元或50万美元,那就有可能。
有很多人对移民火星很感兴趣,他们会把自己在地球上财产变卖后搬到火星上去。这可不是去旅游。这就好像人们在新世界时期移民到美国那样:搬家过去,在那儿找到工作,然后一切步入正轨。
一旦解决了交通运输问题,那在火星上建造一个可以居住的密封透明温室也不再是难事。但如果你一开始就到不了那里,整个计划就完全没有价值。”
——“最终,我们得给火星升温,才能把它变成一个像地球一样的星球,但我没有那样的计划。那得花很长时间才行,可能需要100-1000年的时间,我也不是很清楚。在我有生之年没有机会把它变成一个像地球般的星球,当然,也不能说完全没有机会,可能还是有0.001%的机会,你得对火星采取非常极端的方法才行。”
为什么我要努力持有股票?因为在火星上建造城市需要用掉大量资源。而这意味着需要大量资金。我的钱有一半将用于帮助解决地球上的问题,另一半用于在火星上建立一个自我维持的城市,以确保所有生命的延续。
用地球GDP的0.5%或者1%来探索太空,我觉得这是对未来比较明智的投资。
《2001太空漫游》作者、科幻小说家亚瑟·克拉克曾说过,“任何足够先进的科技,初看都与魔法无异”。
想想看,300年前的人类,如果看到今天我们可以飞行、可以使用网络远距离沟通、可以马上浏览到世界各地的资讯,他们一定会说:这是魔法。
好吧,100年前,没有人能想象在没有电梯管理员的情况下乘坐电梯。现在,你无法想象的是一个有电梯管理员的电梯。
当亨利·福特造出便宜可靠的汽车时,人们说“哼,马有什么不好?”他投下巨额赌注,然后赢了。
我想说的是,你们都是21世纪的魔法师。想象力是没有极限的。别让任何事情阻止你,尽情地变魔法吧。
我希望自己能够死在火星上——当然不是在进入火星大气层时就摔死。
我们现在正在做的事情,对于人类的未来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们失败了,那至少也可以告诉大家,这条路其实走不通,后人就不要再尝试了。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必须要坚持下去。
不,我只相信物理学。物理学其实就是关于世界的运转。
3. 根据证据制定“公理”,并尝试为每个“公理”设定一个可能性的概率值;
4. 依据实践中的有效性得出结论,以便确认:这些“公理”是否正确、是否相关、以及是否必然导致这个结论,有多大概率?
5. 试图推翻结论。寻求别人的反驳,进一步帮助打破你的结论;
6. 如果没有人可以证明你的结论无效,那么你可能是对的,但也并不一定是对的。
这就是科学的方法,它对于搞清楚棘手的事情真的很有帮助。但是大多数人不会使用它。他们更愿意一厢情愿,他们无视反驳,他们根据别人正在做什么和没有做出什么的结果来形成结论。
这样的推论就会导致“这是真的,因为我说的是真的”,而不是因为它客观上是正确的。
我觉得,我们的教学应该“以问题为重点”,而不是以工具为重点。
比如,如果想了解内燃机的工作原理,最好的办法是把它拆开,把每个零部件都研究一下,然后再组装起来。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什么工具呢?螺丝刀、扳手,以及其他各类工具。这样一来,你就能知道这些工具的作用了。但如果反过来,让你先去上一堂关于螺丝刀和扳手的课,那效果就很差了。
我们大脑的进化方式是记住与我们相关的事物。所以一定要建立相关性,否则记忆的过程会很痛苦、也很困难。因为看上去太抽象而且无关紧要。
我的建议是,要想明白事物的本质,应该读一读书,因为我就是靠书本长大的。我发现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太多了,而所有的一切都在书里。
我发觉自己为了实现目标,学会了任何需要学习的东西。我想实际上大多数人都能做到这一点。但他们往往自我设限。人的能力比他想象的要强。而我发现,如果你读很多书,并且与人交流,你几乎可以学会任何事情。
当我还是个孩子时,我玩过《龙与地下城》。我那时是个书呆子,一直在反复阅读《怪物指南》。我认为,如果你有一个艰难的童年,你可以采取两种方法。其中一个方法就是,从现实出发,谁对我刻薄、我就对谁刻薄,但这显然不是很好;我用了另外一种方法。
(马斯克年少时由于性格孤僻,显得与同学“格格不入”,曾遭遇校园暴力,差点被打死。)
我喜欢邮件。我非常擅长写邮件,这是我的核心竞争力。
(任正非也有过类似说法。任正非曾对媒体表示,他太太曾经问他到底爱什么。他回答说,他最爱坐在办公桌前写文件、改文件。)
如果你对你所做的事情并不痴迷,立刻停止,去找一些能让你痴迷的事情做。
我认为人生不应该仅仅只是解决日常琐事。如果只是如此,如果所有的生命都耗费在解决日常琐事上,那么我们干嘛还要每天起床呢?
必须有一些事情是能够激励你的,让你为作为人类的一员而感到自豪。就像耐克的广告语“Just do it”,但仅仅“坚持”还是不够的,你必须全力以赴。
如果在你前进的道路上堆满了屎,那你就必须把屎给吃了。这种方式在其他地方并不被广泛接受,但这里是SpaceX。
我知道我们一定能够做到,只是花多少时间和精力的问题。
有很多人说我们不可能成功,事实上是很多、很多人,但就算他们这样说,“命运不会总和我们作对,第4次总该成功”,不是吗?
我读过一本书,叫《银河系漫游指南》(The Hitchhiker's Guide to The Galaxy)。这本书其实是一本哲学书,只是看起来像一部愚蠢的喜剧。
它的作者在书中指出,最难的部分其实是“提出问题”。一旦你了解了问题所在,答案就变得相对简单。
这让我思考生命的意义、规模,以及宇宙的目的、答案。我得出的结论是,我们必须扩大人类“意识”的范围和规模,从而才能更好地提出“接近答案”的问题。
这能帮助我们理解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为什么在这里?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甚至这些都不是应该问的正确问题。而是诸如“人类是怎么走到今天这一步的”“我们要去往何方”等此类的所有问题。我认为这才是正确的选择。
比如,SpaceX试图做的就是将“意识”的范围和尺度,扩展到地球之外。
这就像是,一个普通小孩和相扑运动员打架,99%都是相扑运动员会赢。我的公司都有内在好斗的基因。小孩和相扑运动员打架的次数多了,也总有一两次能赢。
就我而言,我永不放弃,永不。我的意思是,Never。
你想过普通的生活,就会遇到普通的挫折;你想过最好的生活,就一定会遇上最强的伤害。
[1]. 硅谷钢铁侠:埃隆·马斯克的冒险人生,阿什利·万斯
[2]. 马斯克在Clubhouse上的在线聊天实录,聪明投资者
[3]. 埃隆·马斯克最新对话:我一直觉得修隧道是一个好主意,罗马广场
[4]. 1.4万字马斯克访谈实录,从睡工厂到上火星,车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