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科举制度与文化自由——听袁腾飞老师讲课

2014年07月11日 学习小计 暂无评论 阅读 1 次

看了袁腾飞老师几段历史课视频,一段谈到法国革命与中国封建制度,一段谈到伏尔泰。

袁腾飞说到,法国的封建制度是极其愚蠢的制度:教士第一等级,贵族第二等级,其余第三等级。前二者占社会总人口比例约2%到3%,当三级会议召开,及至后来的武装镇压,彻底激化了社会矛盾,第三等级的97%人口一致仇恨对抗极少数的一二等级,这样的抗争没有失败的可能,这样的制度也注定不能持久。

中国的封建制度却持续了几千年。袁腾飞说到,中国封建制度的聪明之处,在于他能够利用各种政策手段,把大多数不利于自己的因素转化为自己的支持力量。比如说科举制度。中国的科举制度创始于隋朝,凡有智者,志者,皆可通过科举改变自己的命运。科举制度,也是百姓不满的宣泄口。有了科举制度,没有出人头地者是自己没有能力,而不是朝廷不给予,你不能怪罪朝廷。自宋起,官至相位的有不少出身贫寒,比如欧阳修、范仲淹。而通过科举当官的人依靠俸禄并不足够,他们以权谋钱,然后广置田地,成为地主阶级的一员。

后来看到一段视频,讲到拿破仑加冕与伏尔泰。伏尔泰在欧洲的地位极高,他是弗里德里希大帝与叶卡捷琳娜女皇的老师,欧洲各国君主皆以能与他通信为荣。法国宫廷聚会上伏尔泰能够朗读自己的作品,而其作品大多数是攻击君主的。当时正是中国的乾隆盛事,文字狱盛行的年代。这样的例子若放在中国,肯定要灭十族,而在欧洲却截然不同。袁腾飞提到,欧洲君主对思想的包容与开放是中国所没有的,中国一向施行的是森严的等级制度,君王的权力至高无上,任何对君王不利的言论都会被彻底封杀。

欧洲有读书人,没有科举制度,中国有读书人,有科举制度。

因为没有科举制,欧洲的读书人对文化的研究就不像中国这样充满功利性,也因此,欧洲的学者能更心无杂念地进行科学研究,精深学问。欧洲文化和中国文化具有明显分异,欧洲哲学、自然科学的繁荣是中国无法比拟的。同样的火药,在欧洲成为洋枪利炮,在中国则成为绚烂烟火。中国也有哲学,但无法像其欧洲昌盛,大概也是因为于仕途无用吧。

中国的读书人学而优则仕,有意无意的终会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的附属,成为御用文人,中国没有独立的知识分子,统治阶级听不得不同语言,也因此,随着封建制度的渐行渐远,对文化发展的抑制也就越来越严重。中国文化的发展,大多集中在无关政治只谈风月的领域,美则美矣,却难有所突破。

可以说自隋以来,中国的文化自由便逐渐丧失,读书人被朝廷掌控成为御用喉舌,这样的影响一代接一代,乃至成为一种民族习性,难以根绝,即便是在今日。政府掌控了主流媒体,电视,报纸,乃至一些网站,这些媒体非常拥有非常鲜明的政治立场,并且手下一大堆民间称的“御用文人”,在这些地方,我们看到的只有文字,而不是文化。(似乎欧洲某些国家也有这样的情况,却不知道是政府的意志,还是人民的意志。)

网络技术的兴起与应用,是原先的局面有了些微不同。在政府手掌无法触及的地方,各种各样不同的声音可以交流,被压制了许久的“民意”可以倾诉。而在这些政府无法控制的地方,同样也存在许多不足,比如网络暴力。

新中国换了社会主义的瓶,兑了资本主义的水,却难去封建主义陈年老酒的味。在科举制度剔了读书人的脊梁之后,还要多少年,我们才能看到文化自由的恢复?

给我留言

Copyright © 浩然东方 保留所有权利.   Theme  Ality 07032740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