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前门西河沿大街

2014年08月15日 学习小计, 装修 暂无评论 阅读 1 次

前门西河沿大街是清末民初金融街。清代,这里曾有银钱业公会正乙祠、仁昌金店、汇泉银号、乾云生银号等。到了清末民初时,交通银行、盐业银行、金城银行、中原证券交易所等金融机构悉数在此。现在西河沿街内还留有数处中国早期金融业的旧迹,但西河沿大街已经面目全非,破烂不堪了。

从这个西洋风格的建筑上不难看出它过去的辉煌

从这个西洋风格的建筑上不难看出它过去的辉煌

这是现在的后西河沿大街

这是现在的后西河沿大街

西河沿大街东口,我们从这里走入西河沿大街,向西寻找正乙祠

西河沿大街东口,我们从这里走入西河沿大街,向西寻找正乙祠

真无法想象在距雄伟的天安门广场一路之隔的地方居然是这么破旧

真无法想象在距雄伟的天安门广场一路之隔的地方居然是这么破旧

这个建筑上还留有苏维埃式建筑的风格

这个建筑上还留有苏维埃式建筑的风格

这里还有旧牌匾

这里还有旧牌匾

据说这里已经列入拆迁地段,我看这里也确实没有什么应该保留的房子了。

据说这里已经列入拆迁地段,我看这里也确实没有什么应该保留的房子了。

正乙祠戏楼

正乙祠戏楼

正对着正乙祠有一座很好的四合院,原来是著名京剧演员裘盛戎的家

正对着正乙祠有一座很好的四合院,原来是著名京剧演员裘盛戎的家

不知是被哪位大款买去做了住宅

不知是被哪位大款买去做了住宅

不知是被哪位大款买去做了住宅

不知是被哪位大款买去做了住宅

这是在前门西大街上的老舍茶馆

这是在前门西大街上的老舍茶馆

大名鼎鼎的222号院

大名鼎鼎的222号院

大名鼎鼎的222号院

大名鼎鼎的222号院内

59b64892t8156ac91c942&690

大名鼎鼎的222号院内

59b64892t8156acced421&690

大名鼎鼎的222号院内

59b64892t8156acfc8f84&690

大名鼎鼎的222号院内 那个红色楼房就是正乙祠

     从这个西洋风格的建筑上不难看出它过去的辉煌

这是现在的后西河沿大街

西河沿大街东口,我们从这里走入西河沿大街,向西寻找正乙祠。这条街已经破烂不堪,真无法想象在距雄伟的天安门广场一路之隔的地方居然是这么破旧。据说这里已经列入拆迁地段,我看这里也确实没有什么应该保留的房子了。

 
这个建筑上还留有苏维埃式建筑的风格

这里还有旧牌匾

    这条街上最有名的应该算是正乙祠戏楼了。

    当年在正阳门外左右经营店铺者,大半是浙江商人,这些商人里以经营银号者居多。他们苦于没有集会、祭祀、娱乐的场所,于是各出所有,集资在西河沿街,明代古寺的基础上修建一座公所,建成了当时的银钱业公会——正乙祠,作为他们平时集会、议事、祭祀的地方。

 

    正乙祠规模较大,祠内不但有供祭祀用的祠堂、议事用的大厅,还有一座名贯京华的戏楼。当时许多名班、名角都曾在此演出过。但是此后随着时代的变迁,正乙祠的建筑大部分灭失了,只留下少数房屋和一座戏楼。

  现在,历经3个多世纪岁月沧桑的正乙祠真正为人所知的是它里面的戏楼,戏楼尺度略小于湖广会馆戏楼,但布局紧凑,装饰讲究。它是北京京剧最知名的戏楼之一,也是中国最老的保存基本完好的纯木结构戏楼,被誉为“中华戏楼文化史上的活化石”。

    我们好容易找到了正乙祠,但它大门紧闭,无法进入。听说晚上在这里有演出,哪天买票再来看吧。

正对着正乙祠有一座很好的四合院,原来是著名京剧演员裘盛戎的家。有一阵此宅院为某公司所占据,现在已被修缮一新,不知是被哪位大款买去做了住宅。

 
 

 

    这是在前门西大街上的老舍茶馆,它是集书茶馆、餐茶馆、茶艺馆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大茶馆。在这古香古色、京味十足的环境里,每天都可以欣赏到一台汇聚京剧、曲艺、杂技、魔术、变脸等优秀民族艺术的精彩演出,同时可以品用各类名茶、宫廷细点、北京传统风味小吃和京味佳肴茶宴。

     我在查找西河沿大街的资料时发现正乙祠隔壁的西河沿222号院也是个很有意思的地方,怨不得我们在打听正乙祠时当地居民老拿222号院做参照物呢。这个院是首次民告官并且打赢了官司的地方。

    据说,222号院是坐南朝北的四进四合院,四个独立的小四合院呈“田”字形分布。每一进都是由方方正正的南房、北房、两侧厢房组成。4个院子,74间房屋,青砖灰瓦、硬山挑脊、抄手回廊、布局紧凑、古朴典雅。

此院在八国联军进北京时,曾住过德国兵,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就住在这院,赛金花也曾在此居住。

    由于此院与已有三百多年历史的“正乙祠戏楼”一墙之隔,所以它多少沾上了国粹京剧的痕迹。在院门东、西两边的墙壁上,画着大红大紫的生、旦、净、末、丑脸谱。

    东院临街的是一个二层灰砖灌浆挑脊的小楼。顺着房外仅一人宽的木头楼梯,登上二楼。木结构与隔壁的“正乙祠戏楼”如出一辙。迎面的木龛上,300年前建造时雕刻的“寿”字,醒然在目。
东院的后跨院曾建有一个带瓦拢铁皮屋顶的三层小楼,此楼格局新颖,具有西洋风格,高出正乙祠的戏楼,正对着北海的白塔,天气晴朗时,可远眺白塔的景色。可惜,这座小楼在‘文革’时拆了。”

    222号院唯一一处保存完好的院落——西院的主人名叫林培炎,是目前国内著名的口腔医学专家,也是林氏大宅门内的第三代传人。

    西院的院门外安上了一道古铜色的防盗门,墙上青砖上刻着的竹子栩栩如生,植根于石缝之间,一副“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架势。院落内丹柿和枣树犹存,树荫蔽日,院子中间摆放着几个大鱼缸,缸内荷花锦鲤,无不欢畅;花木葱茏、古董物件、奇石异草,无不凸显主人的闲情逸致,点滴之处更是彰显当年大宅门的盛景。

    西河沿林家大宅门222号院的第一代创始人是同治年间的进士,任职于户部。他的儿子们有的经商,有的行医,都很有成就。

  1936年,给林老太爷办十周年祭时,前门西河沿222号老四合院其排场之大,曾令人瞠目。祭日在正乙祠操办,当时来唱堂会的名角有梅兰芳、王瑶卿、李多奎、萧长华等,还有天津唱大鼓的“小彩舞”骆玉笙、鼓界大王刘宝全、戏法大师“快手刘”、相声演员侯宝林等名家。那时的戏单留存至今。
政界军界商界报界的名人来了数百人,看演出的近千人,此事轰动京城。

    林家的第二代林子扬是国内著名皮肤病和性病学专家,曾担任担任中央领导同志的保健工作。他与周恩来总理和邓颖超交往很深。周恩来和邓颖超在北戴河疗养时,林子扬去看望他们,邓大姐亲自为他煮绿豆汤喝,并请他品尝警卫员捞上来的海鱼。

  “文革”初期,周总理亲自指示,保护林子扬,使住在西河沿老宅的林子扬家免遭红卫兵抄家,保护了一批珍贵的医学史料和文物。

著名科学家蒋筑英家的母亲跟林子扬的夫人刘尧厚是中学同学,1956年,蒋筑英在家乡杭州考上了北京大学物理系,他母亲给刘尧厚来信,因家境困难,希望蒋筑英在北京上大学期间,在生活上给予资助,林子扬和刘尧厚待蒋筑英如亲生儿子,他也把西河沿老宅当成了自己的家。蒋筑英平时住校,每到周末假日便吃住在林家。

   “文革”期间,这个大四合院被房管局没收后分配给多户人家居住,最多的时候曾有20多户人家住在这个四合院内。除了林培炎所住的院落为私产以外,其他人多是公房租住。

    林子扬住过的老宅正房,生前接待过许多外宾,格局至今未动,古朴淡雅。林培炎在这老屋接待了不少来自世界各地的客人。

    照我看,这样有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的四合院应该保留。但北京宣武区政府却决定全部拆除,在此建绿化带、喷泉。为此,林家后人林培炎,居民郭海鹏拒绝搬走,郭海鹏还把北京市宣武区建设委员会、第三人北京市宣武区市政管理委员会告上法庭,请求宣武区法院撤销拆迁许可证。经过一年多的激烈辩论,这场行政官司以原告郭海鹏的胜诉而宣告结束。

    然而,属于文物建筑的222号院相当一部分已经被拆除,院内一片狼藉。

    我们去以前不知道这个大名鼎鼎的222号院,没有拍照。这是我在网上找到的照片。

 大门

 院内景象
 

那个红色楼房就是正乙祠

北京的胡同—四合院体现了北京古都的传统格局和基本风貌。文物专家谢辰生曾经说:“北京是人类在地球上建造的一个最伟大的单体作品。所谓单体作品,我就说像人一样,胡同就是这个人的经络,四合院就是人的细胞。”
老舍的儿子、学者舒乙更是把胡同和四合院比作“北京的第二座城墙”。

  尽管北京市政府近年不断加大胡同、四合院的保护力度,尽管社会各界有识之士为保卫四合院奔走呼吁,但四合院被拆的消息仍然时有所闻。许多元代胡同,明清时代的胡同都已经消失了,代之的是那些玻璃大楼。

    要我看,西河沿大街确实需要改建,谁还想住在这么破旧的房子里呢?但对确实有文物价值的四合院应该保留,翻新。世界上许多古都都是保留了原来的建筑风格,但对里面做了翻修,使它更符合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咱们也应该学学吧?

这是未来的前门大街展望图

这是未来的前门大街展望图

附:浅谈前门西河沿

前门西河沿位于宣武区东北角,紧靠着正阳门和商贾群聚的大栅栏。它全长1150米,宽约10米,东西向。它的形成大约有六百年了。明永乐(1403—1424年)朱棣定都北京,大兴土木,兴建城池。1420年前后北京城建成后,西河沿成为正阳门外西侧护城河南侧的河沿,其南侧是荒野地,后渐渐建起房舍、铺面、形成一条名副其实的“半壁街”。又经过若干年,明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修建外城,西河沿成为外城最北边靠近正阳门西侧河沿。进入清代,清政府命令禁止内城设戏院、市场,商号众多的大栅栏更加繁荣。尤其清末东、西火车站的兴建,这里旅客云集,摩肩接踵。西河沿北侧,即靠近护城河一侧房屋鳞次栉比,早已由“半壁街”形成一条东西向的街巷了。

这里店铺林立,饭馆旅馆相连,庙宇座座,出现“四多”的现象:一是市场多。京城唯一的大鱼市设在东口,肉市菜市规模较大,前门菜市场在解放后仍有名气。二是金融业多。这里靠近珠宝市,银炉、银号、钱庄、金店设于此。民国初年设有河北银钱局、中国银行南城办事处、上海银行南城办事处、金城银行南城支行,盐业银行、交通银行的中西式雄伟建筑至今仍耸立其东口。再一个服务行业多。为适应从全国各地来京旅客的需求,必须解决吃喝住,必须有利于办事方便。特别是前门西站改为货站之后,这里的货栈一方面存放从火车运下来的货物,另一方面还代办托运,客人可随物住此,这样的货栈深受旅客欢迎。这里服务行业多还有一个因素是会馆多,当然外地人就多。如萧山、莆仙、渭南、代州、如泰、大宛、正乙祠等,还有附近小街巷的会馆数十座。这四多必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如电话通讯、服装业、书店(明代书铺大多开业于此,后移琉璃厂)。北京最早的电话局设在西河沿西口南侧的厂甸,1910年建成。这之后北京第一架公用电话就安装在西河沿。那时通话一次收铜元10枚,按当时物价可买2.5个烧饼。鉴于西河沿有利的地理位置和繁华的商业,一些商家、有识之士在此设立机构,开辟会馆、戏楼、学校、银行等。于是该街在全市乃至全国有了一定影响,出现许多“之最”、“第一”。

我国历史上第一座整体木结构室内剧场——正乙祠。它是在明代古庙基础上由浙江人兴建的银号会馆。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建。45年后建成戏楼。许多名角在此演出。不仅有四大徽班,近代还有十三绝中程长庚、谭鑫培、梅巧玲、徐小香、余紫云,后来的梅兰芳、余叔岩、言菊朋诸人。改革开放后1989年政府投资修建。1995年青年企业家浙江宁波人王宇鸣未用国家一分钱,以背水而战之胆识率先出资上百万之挽救濒临倒塌的古戏楼,使之重现光彩。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证券交易所北京证券交易所于1918年在前外开始对外营业,接着中原证券交易所在西河沿成立。它占地500多平方米,楼中间为营业大厅,周边有小间营业室。经营项目分别为现货交易和期货交易两种。它由岳荣堃、罗鸿年等人发起。这座中国人兴办的最早交易所之一的大楼至今仍在,是研究金融业最好的物证。我们中国人最早兴办的盐业银行、交通银行大楼在这里都能找到那雄伟的建筑。它那中西结合的建筑技巧,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成为创新作品,被称作“现代中国建筑”!北京最早兴办的女学堂于1903年农历五月设在西河沿萧山会馆内。规定十六岁以内,举止端庄能遵守校规者均可入学。每日八时开课,午后散学,学费不固定,随意缴纳,课程开设汉文、英文,教师为汤馥、汤征。定于农历四月一日开学,但当日只来一个女孩子,一个月后才增加四五人。问开学何故没到?答要选择良辰吉日入学。社会上每天均有询问办学事宜的,可见社会上关心此事。当时西太后表示提倡女学,引起社会的关注。尤其秋瑾关心女权运动,对女学的兴趣与日俱增,而萧山会馆是她外祖母的家乡,当时她住在前外,有文章推测秋瑾有可能到此处。

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侵犯中国主权,从而爆发五四运动,西河沿与五四运动关系最密切。五四当天,北大、北高师两校是五四运动主要参加者。位于元代琉璃窑厂上的北高师是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之一。五月三日北高师师生情绪激昂,书写血书,集会讲演,准备传单和旗帜。翌日,师生排着整齐队伍出校门奔向天安门。由于当时未开辟和平门,经西河沿赴前门是最短的距离。师生边走边喊口号,抛撒传单并讲演,宣传祖国的危亡,山东的主权,抨击帝国主义的侵略。这之后,外地学生大批涌进京城,声援北京学生运动,揭露家乡反动政权和罪行,集体上告北洋政府请求接见。在外交上反动政府并不认真对日交涉,1920年竟然承认了日本种种欺诈要求,这又激起国人的愤慨,轰轰烈烈学生运动再次爆发。反动政府殴打天津游行学北京各校于二月四日在西河沿一带游行讲演。北高师、师大附中、医学专门学校师生又是“二四”大游行的主力。而三所学校均在西河沿西口外,西河沿是学生游行的重要通道。故西河沿是五四期间进步学生和外地学生聚集、居住最多的街道。这里的旅馆、饮食店、餐馆是进步学生光临最多的地方。以周恩来为首的天津《觉悟社》爱国青年就住在西河沿旅馆。为营救被捕学生他日夜操劳着。五四当天,第一个闯进国贼曹汝霖私宅痛打卖国贼章宗祥、并放火烧毁赵家楼的匡互生,就多次经过西河沿。可以说西河沿处处留下爱国学生的珍贵足迹,它是南城爱国学生从事革命活动重要基地!

京城繁华街巷西河沿耸立着高大宽敞的建筑、餐馆、旅馆、寺庙、会馆毗连,它离天安门、紫禁城又近,它是有识之士、革命者荟萃之地。这里的大宅院、戏楼剧场吸引不少人前往。前面提到的中国历史上第一座立体木结构室内剧场正乙祠,有那么多人献艺!如果说宣南是京剧的摇篮,是京剧发源地的话,那么正乙祠是摇篮里的一朵花,发源地上长出的一支香草。几百年来,不知有多少名角在此留下可贵的足迹。
京剧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砚秋于1923年4月26日在同兴堂饭庄举行完婚礼,夫妇同其母就住进西河沿今36号新居,在这里至少生活五年时间。1927年,他与梅兰芳、尚小云、荀慧生被评为“四大名旦”,接受别人祝贺的热闹场面正是在西河沿,如今路南的住宅正面临拆迁改造的命运。至于铜锤兼架子花脸的裘盛戎的故居在正乙祠对门,早已成为公开的秘密了。

天津南开学校新剧的积极参与者和倡导者、新剧团布景部副部长。他扮演许多角色给人们留下很好的印象。为了与北京剧界交流经验,观摩用天津剧本演出《因祸得福》、《恩怨缘》,林墨青先生组织津门学界观剧团。在团长时趾周带领下,选周恩来等20名团员赴京观摩志德社的新剧。
1915年10月18日早,周恩来等20人从天津东站上火车赴京。从前门东站下火车就住在西河沿南路东口元成店旅馆,并在附近又一村羊肉馆吃午饭。晚上前往大栅栏广德楼在包厢里观剧《因祸得福》(即《仇大娘》)直至深夜。散场后大伙儿排队返回西河沿。没有马上入睡,大伙儿围坐在一起评论北京的新剧。等到开始休息了已经是深夜两点钟。第二天中午,又去观摩《恩怨缘》,晚上继续观摩《因祸得福》。此后,天津南开学校多次到京交流新剧,大约住在西河沿或其附近。周恩来为天津新剧的成长和发展注入许多心血,可以说他是中国话剧的先驱。不仅由此,他还是天津五四运动的参加者和领导者。

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风起云涌,北京五四风暴很快波及天津。刚刚从日本回国的周翔宇跟邓颖超、马骏、刘清扬、郭隆真、张若茗等人果断地领导天津的学生运动。五四运动期间北京新华门总统府门前曾发生三次大规模爱国群众请愿斗争。1919年10月第三次请愿游行的事因:山东马良残酷镇压学生运动,为声讨回民马良的罪行,天津学生代表与山东、上海、北京等地学生于九月底再度联合。9月30日14点钟,在宣南南柳巷26号武绍芬家秘密开会。郭隆真黄爱(均为革命烈士)等人商讨请愿事宜。周恩来的革命行动引起敌人的注意。外左一区警察署派专人监视他的行踪。10月1日山东等各地的爱国学生云集新华门与反动军警进行说理斗争。21点军警五六百人突然强行将30多名爱国学生和群众拘捕。郭隆真、黄爱、张静庐、武绍芬等30多人被军警押向警察厅,沿途他们发表讲演,并高呼中华民国万岁!30多人突然被捕的噩耗使负责通信联络和后勤工作的周恩来十分震惊。机智勇敢的周恩来急忙退掉打磨厂的旅馆,于10月2日转移到西河沿燕宾旅馆。16点钟迅速离京赴津商讨营救爱国学生事宜。10月3日十一点三十分急忙返回西河沿。到了旅馆马上拨通天津的长途。电话是645号,与天津河北天纬路女子师范李女士联系。他的谈话内容是:天气寒冷,许多男同胞衣着单薄,拘捕后容易受凉,务必于今日乘晚车送至京城。他还告诉李女士,女同胞的衣服在南柳巷武绍芬同学家里,已经筹集好,武的家属可以安排人员将衣服送到警察厅。周恩来的一举一动都在特务的监视之下。从监视记录查到这些材料是研究青年周恩来在京活动,尤其在宣南活动的极为珍贵的资料。特务们认为,周恩来与被捕的代表有关联,要严加侦察、查明,如果周恩来再到打磨厂仍要跟踪,并即时报告总监认真核查。特务们将周恩来的秘密行动又电告外右二区警察署(西河沿属外右二区),以便继续跟踪监视,随时报请总监及司法处。周恩来不顾敌人的迫害,立即与全国学联以及各省学联领导人协商,掀起更大规模的学生运动。他还在旅馆里(今西河沿121号)收集这次大规模请愿资料,写成《十月一日各地代表北京请愿记》。后来,他以飞飞为笔名发表在《天津学生联合会报》1919年10月7日第三版上。

提到五四运动不能不提到五四运动的总司令陈独秀先生。他主编《新青年》闻名于世,不知教育启发多少像毛泽东、周恩来这样有为的青年!陈独秀于1916年11月底为书局招股之事来京,住在西河沿旅馆内。一日遇到沈尹默邀他到北京大学任教。不久,蔡元培被北洋政府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他上任不久于1917年1月11日经沈尹默、汤尔和等人介绍,亲自到西河沿拜会了陈独秀。聘请他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文学院院长)。蔡元培在教育部呈文中称赞陈“品学兼优,堪称斯任。”15日,经教育部批准陈独秀在北大正式就职,并在学校公布。由此《新青年》编辑部也迁至北京,在陈的家中继续编纂该刊。西河沿一座普普通通的旅店曾有着陈独秀、蔡元培、沈尹默众多五四精英的身影!

由于西河沿距天安门、紫禁城、一些国家机关较近,故这里官宦家庭、专家门第较多,这里能找到一些医界的宅门。比如北京四大名医之一的汪逢春大夫。他是江苏省吴县人,从十岁始学习中医,后来治愈许多疑难病症。他以擅长于治湿温著称。他医德突出,穷者不收费。经他签字盖章拿到指定药房可免费取药。他开的处方明显的特点是写上护理注意事项。如“千万少劳,不可动气至嘱千万”等。他中西结合吸取西医特长诊治,还注重中医后备人才。他住路南的三层院落,最后一层为花园,有假山花草,供其休息,还设有汽车库。可惜的是,在北京开国大典即将举行之际,老人去世,终年65岁。

与汪大夫等四大名医齐名的还有名家“金针李”李凤山,住在汪大夫对过的191号,六代从医的世家专治眼疾。手执纯金的小针治好了张作霖、白崇禧、韩复榘、陈调元、方木仁等军阀,解放后还为李济深治目。他医德盛传,遐迩闻名,专吃富户。四邻及穷人治眼分文不取,享誉京城内外,还是个玩虫的大名家。他的蛐蛐打败众家之虫儿,成为京城数得着的蛐蛐狂。一旦设局斗蟀,即使是军阀、名流请他出诊,也得等上几个小时。在长期斗蟀交往之中,他与名角余叔岩、史学家王世襄、吴继传教授成为至交。

在“金针李”李凤山大宅门西侧路南,还有座医学专家们居住的宅院,门牌222号,林培炎先生现居此。他的家族有病理学、口腔、皮肤专家,其中有几位医学博士。有的曾经为周恩来邓颖超治过病,是他们的好朋友。值得提上一笔的是青年著名科学家蒋筑英。他从杭州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在京生活的六年中,他经常到此院休息、访友。由于刻苦学习,又有林氏的耐心关照,学会五种外语,对中国传递函数理论及测试作了开创性工作,对光学检验、色度学以及软X射线检测技术做出突出的贡献。不过,他英年早逝,他是国务院树立的典型,是广大青年的楷模!
除了科学家如林的宅院,这里还能找到中共地下党的秘密活动点。西河沿靠近前门西站,一些铁路工人不仅来这里就餐购物,还利用公开身份为推翻三座大山从事革命活动。翟春芳系铁路号志工、中共铁委委员。他在这里38号院秘密发展党员。1948年一个叫张明的叛变革命,带着特务到处抓人。翟春芳在这里及时传达上级指示,马上疏散人员,使党的损失大大减少。为迎接北平的彻底解放,翟春芳、华钦等人付出可贵的心血!
西河沿东口盐业银行、交通银行系中西建筑手法相结合的典型。据说,盐业银行是沈理源设计的;交通银行是杨廷宝(1901—1982)的代表作。他为河南南阳人,21岁考入美国费城大学建筑系,荣获硕士学位,系国际建筑协会副主席。这座1932年6月竣工的雄伟建筑正面隐含着中国传统石牌坊构图。采用中国折衷式风格而别具风采。当年设计者杨廷宝来此现场指导和视察。

此外,西河沿周围地区伟人、名人也不少。比如,1949年6月的一天下午毛泽东到北师大宿舍看望他的老师黎锦熙,以及黄国璋、汤璪贞、傅种孙。21点共餐畅谈友情,其今址在西河沿西口北侧原和平门小学处。毛泽东青年时期的密友、中共创始人之一罗章龙(1896—1995)居住在前门西大街四号楼二层。老舍茶馆经理尹盛喜(1938—2003)系全国优秀经营管理者、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在茶馆他接待美国前总统布什、新加坡总统王鼎昌、日本前首相海部俊树、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香港霍英东、还有蒋介石的亲属章孝慈。提到蒋介石会联想到就过餐的老字号泰丰楼。它在西河沿的北侧、老舍茶馆的西边。他是建于光绪初年的“新式餐馆”,独创出“清、鲜、脆、嫩”为特色的鲁味菜肴,誉满京城,原址在煤市街一号。袁世凯、孙中山、宋庆龄、李宗仁、叶剑英诸人到过。它1952年歇业,在宋庆龄关怀下1984年重新开业,爱新觉罗•溥杰诸人前往就餐。还有,劝业场四楼上新天罗小剧场里也不知接待过多少名角。劝业场又是无产阶级文学家鲁迅多次光顾的地方。

上文主要谈到西河沿的三个方面。它的形成、它的“之最”、“第一”、它的名人。在即将结束拙文时,顺便介绍与西河沿相关的史实。其西口为南新华街,原为明沟,其南侧为大片窑厂,元代烧制琉璃构件的,直至清初。民国十五年冯玉祥主持政府时期开辟城墙为豁口, 初命名和平门。日本人提出有影射日本天皇昭和之嫌,遂改为兴华门。有“谋士”告张作霖,李大钊的女儿叫兴华,几次服药即愈。他除医术、医德、后又改为宇祥门,最后敲定和平门。该门为券形门洞,门洞上方南侧镶嵌一石质匾额,上刻书法家邵章先生(1872,1874—1953年)书写的“和平门”三个大字。1927年二月一日举行通车仪式,从此,和平门传至近80年之久。不少书报讹称和平门于1925年或1926年通行,是值得关注的。

至于坐落这条街西口全国最大的全聚德烤鸭店不宜多述。它1979年建成七层大厦,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有41个餐厅,可供2500人同时就餐,在周总理关怀下诞生的。

这里的服装百货老字号有劝业场系清末商品陈列所。由于两次失火陈列所元气大伤。民国十二年重修改名为劝业场,意为“劝人勉力,振兴实业,提倡国货”。此处规定专卖国货,以振兴民族工业,直至解放后。后来改为新新服装店,如今北门为新新旅馆。

始建于1988年的老舍茶馆是以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1899—1966年)及其名剧命名的。它集品茶、饮食、赏戏、表演等经营内容为一身,形成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在国内外产生广泛的影响,同时也不断丰富宣南文化的内涵。

这里的庙宇也不少。大栅栏地区有60多座,其中这里有真武庙、伏魔庵、粗旗杆庙、福峰寺、万善寺、三元庵以及银号会馆的前身明代古寺。其附近扬威胡同有著名清真礼拜寺。至今,伏魔庵即万寿关帝庙仍在,清真礼拜寺保存完好,每天接待着虔诚的穆斯林,体现党的民族政策。

漫步前门西河沿

2006-01-06 14:18:39

  明朝修建的北京城内城环绕着护城河,宣武门、正阳门、崇文门都有各自的东河沿、西河沿,地名留存至今。前门西河沿东起正阳门外西侧,西至明朝时的响闸桥、现在的和平门东侧。西河沿是一条老街,自明朝到清中叶,西河沿都是有名的书肆一条街,清康熙时期的著名文人、刑部尚书王士祯在他的《香祖笔记》中说:“今京师书肆,皆在正阳门外西河沿,余惟琉璃厂间有之。”可见当时前门西河沿比琉璃厂更有人文气。比王士桢更早一些的清顺治时诗人王渔洋在《同人集河楼下诗》中这样描写西河沿:“下直经旬发不梳,河楼高会剪春蔬。已喜绿蒲藏睡鸭,更烧红烛射游鱼。玉河杨柳见飞花,露叶烟条拂狭斜。十五年前曾系马,数株初种不胜鸦。”从中可见,前门西河沿护城河边柳枝飞扬,波光潋滟,鱼鸭潜游,文人墨客往来其间,完全不同于今日的城市景象。前门西河沿的现存格局应该上溯至二十世纪初。1906年建成的京汉火车站(前门西站)位于后河沿东口、西河沿的北边,它的建成和通车直接导致了西河沿及其周边地区金融、旅馆、餐饮、货栈和百货业的兴起。1922年夏天,20岁的“乡下人”沈从文满怀对独立与自由的憧憬,从蛮荒之地湘西来到北京,下火车时只剩下7块6毛钱,大着胆子在西河沿的一家小客店住了下来,这就是一代文人生命中崭新生活的最初起点。前门西站后改为货站,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拆除,但周边还是留下了许多与之相关的痕迹,一直留存至今。这里不知发生过多少与沈从文先生类似的故事,对于每个当事人来说一定都刻骨铭心,但他们大都湮灭在了浩繁的时间长河之中,只有些许建筑留下,允许我们徜徉其间,任思绪轻扬。

从东边走进前门西河沿街,路北第一家是曾经非常著名的华北楼饭庄,现原建筑已经无存,原址为华北楼宾馆。

再往前,路北是盐业银行(现为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西河沿支行)。

盐业银行位于前门西河沿街北侧7号,始建于1925年左右,设计师可能是沈理源先生。这是中国建筑师在北京设计的较大规模建筑之一,建筑坐北朝南,占地约800平米,地上三层,钢筋混凝土砖混结构,正中五间是贯穿两层的爱奥尼柱,两侧各一间向前略微突出。三层立面的下方装饰有一条檐壁和檐头,打破了二、三层间的层间结构,使得整个立面富于变化,三层一排七个方窗,中间和两侧的窗户上面有三角形山花窗头,三层以上部分是花瓶式女儿墙,中一座小型钟楼。建筑通体以红砖墙为主,配以石材壁柱、窗套和少量的雕塑装饰,具有典型的欧美银行传统风格。

与盐业银行比邻而居的是交通银行(曾由北京银行西河沿支行使用,2005年秋末迁出)。

交通银行位于前门西河沿街北侧9号,始建于1931年,中国著名建筑师杨廷宝先生的代表作,地上四层,地下一层。钢筋混凝土砖混结构,水刷石饰面花岗石贴面基座,主立面以西方建筑构图手法为主,又结合了中国传统建筑中牌坊的特征,顶部仿造额枋用了大块灰塑卷草云纹装饰,上加斗拱和绿色琉璃檐头;一层主入口门头有绿色琉璃门罩,采用了些许传统垂花门的元素;三层窗洞口用雀替装饰加,窗户两侧各有一只突出墙面的立雕龙头;围绕着一层营业大厅设有办公室,北边有辅助用房和员工宿舍,在建筑中部形成了一个内院。

东立面一层有一个侧门通往内院,建筑师将这个门头向上延伸,一直到二层顶部,安排了丰富的装饰:最下方是如意连续图案,接着是一组方石雕栏杆和栏板,顶部是双层如意云,还有两个突出的立雕龙头雨落水口。这种形制的设计,无论是结构还是装修都别出心裁,带有明显的中西建筑思想和文化交融的痕迹。

交通银行对面路南,是劝业场北门,位于前门西河沿街24街号,它的正门在廊坊头条17号。清末民初时,政府推行“新政”,鼓励民族资本发展,“劝业场”就是这一政策的产物,主要经营国货,以响应抵制外货、挽回权利的号召。北京劝业场这所建筑始建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当初的名字是“京师劝工陈列所”,是官办工艺局产品展销馆,1908年遭遇火灾,1914年在原址重建北京劝业场,不久又再次失火,1918年重建,不久再次被焚毁,又一次重建开业是1923年,这次重建的建筑留存至今,已经82年。外观四层,内部实为三层,另有地下一层,钢筋混凝土砖混结构加钢屋架,是当时最先进的建筑技术。和廊坊头条的正门相比,位于西河沿街的建筑体量较小,但是非常规整协调,采用了爱奥尼柱、花瓶栏杆阳台、圆拱形山花等西式古典装饰。

交通银行的西边曾经有一座著名的“前门菜市场”,是当年北京城最大的菜市场。朱家缙先生在为赵珩先生的《老饕漫笔》所写的中说道:“北京人吃的螃蟹来自天津附近的胜方。北京前门西河沿菜市有个螃蟹批发站,最大的螃蟹每一斤两只。正阳楼把这种螃蟹用芝麻喂养几天再供应顾客,的确异常肥美。”说的就是这个前门菜市场,离前门西站很近。后几经改建。更名为西河沿菜市场,现在因为煤市街道路扩建工程而即将拆除。(未完待续)

来自:老北京网 作者:丹峰

 

给我留言

Copyright © 浩然东方 保留所有权利.   Theme  Ality 07032740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