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人讨厌的苏格拉底
2014-12-20
中国人都知道,我们的圣贤是孔子,那西方人有自己的圣贤吗?有,就是苏格拉底。苏格拉底的人生比较简单,概括起来就两句话:他喜欢问别人问题,然后被判死刑了。
那苏格拉底怎么死的呢?他是被雅典的陪审团判死刑的。注意,这个雅典陪审团不是贵族陪审团,不是宗教陪审团,是真正的人民陪审团。
在成员要求上,除了性别必须是男性以外,其他条件和美国今天的陪审团一样:都由普通老百姓抽签组成,不论职业,不论学历,不论官阶,只要是成年的雅典公民就行。
不难理解,理论上陪审团成员越多,断案就越客观。出于成本考虑,今天美国的陪审团只有12个人。那审判苏格拉底的人民陪审团有多少人呢?500人。多少人判苏格拉底死刑呢?360票比140票,高票通过。
苏格拉底的案件常常被人当作“民主暴政”的例子,说明多数人的民主在错误的引导下也会作出邪恶的判决。但要注意,法庭给了苏格拉底充分辩护的机会。
按照色诺芬和柏拉图的记录,苏格拉底在法庭上一一驳斥了所有控罪,发言雄辩有力,用词通俗易懂。别说是当时的希腊人,就算是在几千年后的今天,重读这份文献都会让人忍不住认同苏格拉底。那么,人民陪审团坚持判苏格拉底有罪只能说明一件事:人民真的想让他死。
苏格拉底到底哪里得罪人了呢?按照后人的记录,苏格拉底这辈子做得最多的事就是问问题。当然,他不是一般的问,他专挑别人的漏洞,每次都能把对方问得头昏脑胀。比如说,他问人家什么是正义,人家给了他一个答案后他不满意,他就不停地追问人家,直到把人家问崩溃了他才收手。
咱们今天夸苏格拉底,说他这叫思想“助产术”,能帮助别人思考。听着是挺不错,但问题是你考虑了被问的人的感受了吗?想象一下,假如你是那个时代的人。本来你在马路上走得好好的,苏格拉底突然从角落里蹦出来,抓住你问:“你说,什么叫正义?”
你还以为这哥们是真的不懂呢。你好心啊,你就耐心给他讲,正义是怎么怎么回事。没想到,他话锋一转,突然抓住你话里的一个漏洞反问你:“你这样说不对吧?”不管你怎么回答,聪明的他总能不断地追问下去。问来问去你肯定就崩溃了。但就算你想逃跑也没用。按照惯例,他非得问到你满脸羞愧地承认自己啥也不知道,才能心满意足地放过你。要是就你自己一个人也就算了。假如身边还带着女朋友,带着奴隶和仆人,你说你还要不要面子了?说白了,苏格拉底没事就到马路上打击人玩。
但你要以为苏格拉底就这么点讨人厌的本事,那就太小看他了。实际上,苏格拉底的追问方式已经包括了哲学思考的全部要素。如果苏格拉底追问的对象不是别人而是他自己,那他就和传统意义上的哲学家没什么区别了。
但是苏格拉底有一个著名的比喻,说人的知识好像一个圆圈,知识越多,圆圈的周长就越长,就会发现自己越无知。所以苏格拉底这个当时雅典最有智慧的人,却以为自己最无知,乃至于他觉得自己的回答无足轻重,必须通过向其他人问问题的方式来求知。
这条“越聪明越谦虚”的规律看上去没什么问题,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对方明明很聪明,还偏偏非常谦虚,那不是越发可气吗?当时有好事的人去神庙里占卜,问雅典在世的最聪明的人是谁。神灵坚定地回答:就是苏格拉底,没别人了!要放在一般人身上,正常的反应是低调。神灵这么夸你,你就应该谦虚两句:不不不,劳动人民的智慧才是无穷的,我永远是人民的小学生。那么群众肯定夸你又聪明又谦和,皆大欢喜。多好。
苏格拉底不,苏格拉底很无辜地说,我不觉得我聪明啊。然后他就到处找人辩论,美其名曰看看谁比我聪明。问题是谁能辩得过他啊,聊两句就都崩溃了。苏格拉底每次把人灭了之后,就恍然大悟说:哦,你没我聪明呀。然后接着去找下一个人灭。你说这种谦虚法,但凡有点自尊心的人,谁受得了?
但你要以为苏格拉底就这么点讨人厌的本事,那就太小看他了。
在最后的审判中,雅典陪审团其实审判了苏格拉底两次。第一次投票结果是280票对220票判有罪。也就是说,在第一次审判里,还有不少人认同苏格拉底。而且那时死刑还有商量。根据雅典法律,苏格拉底可以拿罚款抵。
掏钱换条命,这好事儿谁不答应啊。苏格拉底不缺钱,他虽然自己穷,但是他的学生和朋友有钱,而且他们都主动要为老师出钱出力。但是苏格拉底本着知识分子的古板,以自己没钱为由,给陪审团出了一个非常低的赎罪价格。
而且他嘴上还不吃亏,在审判没出结果之前,还跟陪审团嘴硬说,知道我是谁吗?我是上天派来启发你们智力的,你们还想罚我?你们太幼稚!凭我给雅典的贡献,你们不但不应该罚我,还应该养我一辈子。陪审团一听,好家伙,这太嚣张了。这不是还没答应饶你吗?于是陪审团立刻重新投票。这次投票结果360票比140票,高票通过苏格拉底有罪,死刑,不能拿罚款抵。
后面的事大家就都知道了。苏格拉底本来有机会跑,看守都让他的学生给贿赂好了,但是苏格拉底拒绝了,继续硬到底——你们不就是想弄死我吗?爷就在这儿,爷让你们弄!然后他就被弄死了。
这么看来,苏格拉底身上拥有好几条讨人厌的地方:首先总说人不乐意听的。其次他还总占理,然后把你说服了吧他还在那儿狂谦虚。最后还是一硬骨头。简直把知识分子讨人厌的毛病都占全了。
本文由杜敏根据林欣浩著作《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为罗辑思维编写。
我们来看看苏格拉底在被判死刑之后说了什么——
“ 我之所以被定罪,是由于缺少一样东西,但是缺少的不是言词,而是厚颜无耻,甘愿向你们说那些你们爱听的话。” 所以,一个智者的策略是: 1.要么,说那些同时代人爱听的话。尽可能多地拿到你要从他们那里拿到的东西。 2.要么,说那些后人才听得懂的话。孤愤地等待后人理解并小心地避开同时代的傻逼。 3.要么,在同时代中,找到能听得懂自己的人。彼此默契,笑乐玩耍。并小心地避开同时代的傻逼。 我选择第三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