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诈骗这么猖獗,是因为我们太傻吗?
来源: 壹读知道
风卷残云:壹读君,最近看到很多电信诈骗的新闻。我收到的诈骗短信一眼就能认出来,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上当?新闻里老说打击电信诈骗,为什么骗子还这么多?
壹读君:电信诈骗近年来确实很猖獗。骗子这么多,真的是因为我们太傻吗?壹读君今天就聊一聊,和小强一样打不死的电信诈骗。
敢说一个亿是小目标的,除了王健林,还有骗子
国民老公公因为一个亿的小目标刷屏。其实,和万达上一财年的净利润162亿比起来,160万电信诈骗从业人员是真的闷声发大财。
10年来,我国电信诈骗案件每年以20%—30%的速度快速增长。发案量从2011年的10万起增加到了2015年的59.9万起,成为很多地区发案量最高的刑事犯罪,涉案金额也从2014年的107亿元增长到了2015年的222亿元。
很惭愧,一个微小的目标
普通话都说不好的骗子,为什么敢诈骗
如果不被抓,电信诈骗就是桩一本万利的买卖。在实现一夜暴富的征途上,骗子只需要凑齐电脑、手机、短信群发器、号码群拨器和口口相传的诈骗指南,就能够吃好喝好。
除了实施成本低,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游击战术让破案难度大大增加,这也是遍地有电信骗子的原因。
事实上,电信诈骗的破案率非常低。今年上半年发生了28.7万起电信诈骗,而从去年6月到现在,破获的电信诈骗案只有5万多起。
相对于高额的案发量,与之相对应的办案警力却是杯水车薪。即便是所有的刑警都参与处理电信诈骗案件,也未必能够抓得完。
再者,电信诈骗团伙基本是异地诈骗甚至跨国诈骗,空间距离给办案带来了很大的障碍和成本。虽然警察不遗余力地打击电信诈骗,但是出趟差的钱可能就高过了被骗金额。
67名电信诈骗嫌犯从肯尼亚被包机押解回国
新华网
就算抓到了犯罪嫌疑人,钱也很难追回来。在去年电信诈骗的二百多亿赃款中,大部分被卷入了台湾,被追回的只有20多万,详情请戳壹读以往写过的文章《为什么台湾有那么多电信诈骗犯》。
苍蝇钻了有缝的蛋
哪些缝?壹读君挨个点名。
点名了
个人信息泄露是电信诈骗案的第一条缝。
根据《2016中国网民权益调查报告》,近八成的网民个人信息被泄露,37%的网民因此遭受财产损失。在央视记者的调查中,有人表示可以提供江苏省10万名高三考生的信息,一条只要三分钱。快递员、银行职员、教育培训机构甚至交警协勤人员泄露和倒卖个人信息的新闻屡见不鲜,一包辣条的钱就能买上百条个人信息。
另外,犯罪分子利用网站的漏洞窃取用户信息,也是信息泄露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徐玉玉被骗案中,大量考生的信息就是通过网站被窃取的。
《2016中国网民权益调查报告》
银行卡、电话卡和身份证的管理也有缝。
在一桩典型的电信诈骗案里,骗子先是通过短信或者电话引诱受害者汇款,再用多张银行卡把赃款化整为零,快速分批取走,这让追查起来非常麻烦。
为了方便管理和遏制犯罪,除了实行银行卡实名验证,工信部还从2010年开始推行电话实名制。可是,在遏制电信诈骗上,实名制为什么没有起到理论上的效果呢?
一方面,目前银行等机构并不能实现100%鉴别身份证的真假。除了银行的管理漏洞,比某宝更万能的黑市还能买到成套的身份证正反面照片和手持身份证的照片,亲们甚至能指定持证人露不露手臂。
另一方面,即使完全实现实名制,骗子也有空子可以钻。
先说电话实名制。目前,全国电话实名率已经超过了90%。但是,在实名制普及率高达96.24%的广东地区,呼出诈骗电话位居全国前列。徐玉玉案中的两个诈骗电话,都经过了实名制认证。
诈骗电话归属地分布情况
《2016中国电信诈骗形势分析报告》
据了解,90%以上的电信诈骗案使用了改号软件,清华教授被骗1760万的案件就是其中一例。即使电话已经全部实名制,只要有改号软件,骗子依然可以为非作歹。
进一步讲,如果实名制的信息管理不善,泄露出去的信息会造成更大的威胁。
调侃实名制的段子
银行卡和身份证有哪些问题呢?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为了防止骗子大量利用银行卡作案,有人提出银行应该限制开卡数量。实际上,骗子手上的银行卡多是购买来的实名银行卡,或者是通过购买真实身份证办理的。虽然限制开卡提高了骗子得到银行卡的难度,但是只要存在买卖银行卡和身份证的黑色产业链,骗子照样作案。
《羊城晚报》记者与网上卖家的“交易”对话
法律上有没有缝可以钻呢?
目前,电信诈骗在刑法中不能独立成罪,用诈骗罪的罪名审理电信诈骗存在很多问题。处罚方面,刚刚通过的《无线电管理条例(修订草案)》,把利用伪基站进行电信诈骗的罚款上限提高了100倍。
在立法方面,我国很重视保护个人信息。虽然还没有一部专门针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但是涉及个人信息保护和打击电信诈骗的相关法规,目前已经出台了上百部。去年通过的《刑法修正案(九)》,正式把泄露公民信息入刑。
习大大说,法规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面对猖獗的电信诈骗,习大大的话需要重复三遍。
因为套路深,我们不能太天真
在个人信息保护的意识上,我们做得都不够。
《2016中国网民权益调查报告》显示,我们对身份证号、手机号码等常见个人信息的警惕性比较高,但是对家庭住址、工作单位等信息却警惕性不足,这些信息恰恰容易被骗子利用。
《2016中国网民权益调查报告》
中国互联网协会
人人都容易被骗。
其实,年轻、学识和经济状况对诈骗并没有明显的免疫效果。电信诈骗虽然在向精准诈骗方向发展,但是由于考虑到成本,最主要的形式还是广撒网。大范围实施的骗术,注定只能让小部分符合条件的人上当。如果骗子有针对性地一对一行骗,我们很难说自己不会成为受害者。
之所以少部分人被骗,本质上是因为信息的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的第一个表现,是骗子利用我们的“不知道”。
比如,在冒充公检法等电信诈骗案中,受害者往往不了解公检法机关正规的办事流程,不知道正规机关不会要求当事人进行汇款等操作。从不妄自尊大的壹读君也承认自己知道的有限,不敢保证永远不会上当。
信息不对称的第二个表现,是我们对电信诈骗的认识往往跟不上骗术的变化。
我们曾经熟悉的那些诈骗形式,早就out了。但凡有点梦想的骗子,都已经不使用“你嘀鹅子在我叟丧”、“恭喜你获得了《奔跑吧兄弟》一等奖”这些和“神马都是浮云”一样过气的说辞了。
截图来自《暴走大事件》第四季
据《2016中国电信诈骗形势分析报告》,今年8月份的诈骗电话中,金融理财诈骗占43.2%。《2015反信息诈骗大数据报告》和 2016年第二季度《反电信网络诈骗大数据季度报告》也表示,曾经流行的虚假中奖的套路,所占的比例已经非常低。目前,金融理财诈骗和身份冒充诈骗成了最主流的骗术。
《2016中国电信诈骗形势分析报告》
360互联网安全中心
《2015反信息诈骗大数据报告》
天下无贼反信息诈骗联盟
信息不对称的第三个表现,是不同地区对电信诈骗的识别能力不同。
《2016中国电信诈骗形势分析报告 》指出,用户识别电信诈骗的能力由东南到西北逐渐降低,西部用户比东部用户更容易上当,北方用户比南方用户更容易上当,而北京和上海的用户识别能力最强。
《2016中国电信诈骗形势分析报告》
360互联网安全中心
地图炮不要急着高兴。不得不说,电信骗子也是做过用户调查的。之所以呈现这样的分布,是因为经济发达的地区更容易成为骗子的目标,谁有钱就骗谁呗。比如,人均接到骚扰电话的次数,北京就比全国高出2.27倍。鲁迅先生说了,走多了,也就有了路。壹读君说,被骗得多了,也就自然熟悉了套路。
《报告》指出,台湾人民识别电信诈骗电话的能力最差。可是,台湾人民是有钱的啊。其实,台湾早年是电信诈骗的重灾区,经过多年的宣传、立法、打击,电信诈骗在台湾基本没有了市场。不过,这也导致了后来台湾诈骗人员把行骗目标对准大陆人民。近年来很少被骗的台湾人民,识别能力自然就差。
很多时候,电信诈骗案的骗子能够得逞,仅仅是因为我们知道得少一点,这和因为我们不熟悉计算机而导致电脑中毒,并没有太多实质的区别。
但这么多人血和泪的经验,却让我们有了更谨慎的理由。我们总是相信人心是善的,制度是良好的,然而,在真正理想的状态达到之前,我们还需要做得多一些。
参考文献:
1.《2016中国电信诈骗形势分析报告》,360互联网安全中心
2.《中国网民权益保护报告2016》,中国互联网协会
3.《2014骚扰电话年度报告》,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搜狗号码通
4. 2016年第二季度《反电信网络诈骗大数据季度报告》,腾讯“守护者计划”
5.《2015反信息诈骗大数据报告》,天下无贼反信息诈骗联盟
6.《公安部联手各国执法部门严打跨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人民公安报
7.《电信诈骗犯罪的规律特点及治理对策问题研究》,李维强,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大量个人信息在售卖,你的秘密只值3分钱!》,央视财经
9.《徐玉玉案讨论落入了什么误区?》,朱巍,新京报
10.《网售真实银行卡身份证送礼洗钱都可行?》,羊城晚报
11.《1-7月电信诈骗案35.5万件,损失114.2亿》,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