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乡病多是贫穷病
图:Frederick McCubbin
歌颂故乡是最讨巧的主题,即使故乡是穷乡僻壤,对它抒抒情,似乎也能打动读者。
读者的感动并不是虚伪。思乡确实是真实的感情,你觉得此地的月亮更圆,人情更美,语言更像音乐。
可绝大数故乡是不值得思念的,穷乡僻壤的话,100%不值得思念。思念不值得思念之事,会毒害思维。很多地方毫无希望,应该彻底荒废。
我来解释一下:
世上绝大多数人一生的轨迹是相似的:出生、学习、工作、买(建)房、成家、抚育后代、衰老、死亡。代代如此,周而复始。富裕地区是这样,贫穷地区也这样。可两地之间的财富为何天壤之别,而且差距一直拉大?
富裕地区的人更聪明更勤奋更有远见?我不觉得。论勤奋,可能贫穷地区的人更勤奋,有几个人雇钟点工?事事亲力亲为。观察两地人群,可以发现他们共享许多愚昧。人性是相同的,无论在哪里。
两地差异由地价拉开。富裕地区地价保持长期的上涨,贫穷地区不涨,甚至持续下跌。一生轨迹确实相同,但因为房产处于不同地方,最后财富是十倍百倍之差。
一个人出生在富裕地区,你老实按常规走完人生,你甚至可赢贫穷地区的塔尖阶层。这是会投胎,这是幸运。
当然,投胎功夫差点的人,也不会永远“不幸”,人是可以流动的,他可以离开贫穷的故乡。早期,考大学是唯一路径,考入富裕地区的大学,获得在富裕地区工作生活的权利。现在,考大学仍是重要路径,但低门槛的路径比比皆是,你只要下决心买张车票即可。我一直认为,现在比过去好,现在是最好的时光。将来,人口彻底自由流动,人们都集中在富裕地区,将更美好,即使富裕地区出现大量的贫民窟。
出生地不同,同样的思乡病,也起不同的作用。
富裕地区的思乡病,助人不害人。到了贫穷地区,他想尽办法回到富裕的故乡。举个极端的例子,一个出生在上海赤贫者,他脑子里很难产生“到小县城讨讨生活”的念头,他只会钉在上海,等机会,等自己能力长进,他始终没有失去地利优势。
贫穷地区的思乡病,只会害人。作为富裕地区的新移民,与原住民比,刚开始全面处于下风,沮丧、挫折,泪眼朦胧中,金窝银窝都不如故乡的狗窝。“我还是回家讨讨生活吧”,这念头还特别强烈。
我知道的,就有不少孩子原本在一线城市有工作机会,却被父母“温柔”地招呼回县城(甚至乡镇)当公务员:为什么要在房价那么贵的地方受苦?还是回来当人上人吧!正因为贫穷地区的家族系统支持你,让你思念,反而害了你。
中国的城市化,远未完成,资源向富裕地区(强势城市)集中的过程不可阻挡,贫穷的思乡病,会让你违逆这个潮流,沦为下流阶层。
道理并不复杂,但一定很多人不接受。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放弃错误观念,并迅速执行正确观念,只有少数人才能做到。这也是致富的好习惯。
昨天有位母亲留言称,她开始向女儿说人口多房价高的才是真正的好地方。前不久,也有位母亲说,终于不再要求女儿离开北京回老家过轻松的日子。看这类父母的留言,总是让我很感动,因为40岁以上的人群,并不是我想说服的人,他们往往已经脑死亡,对错误观念的爱,对贫穷观念的爱,超过他们对孩子的爱。碰上始终在学习,脑部一直健康的父母,那是真幸运,没有出生在富裕地区,也能赶上富裕的潮流。
人是观念的产物,现在正确的观念唾手可得,就看你有没胆接受,有没胆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