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河内粉,从清晨到日暮
河内恐怕是世界上最没有存在感的首都了。
论享受它比不过芽庄,论风景它比不上美奈,论气候它比不了大叻,甚至论名气——“越南啊,首都不是胡志明么?”
可是这样一个平凡的地方,却有一碗热情腾腾的米粉,能够穿过时间的空隙,刺激味蕾,顺带回想起与当时当地有关的记忆。
午饭:牛肉粉与网红店
我应该不是一个胆小的女孩子,十八岁的时候就敢背着行囊,独自周游川湘二十一天。可是随着年龄渐长,人却越来越怂。
毕业旅行与好友一路上磕磕绊绊,终于矛盾在第十天爆发。我赌气一人坐上到河内的飞机,可是刚出机场就后悔了。没有定房,越南盾所剩不多,加上英语极差的北越人民…….虽然越想越害怕,但只能硬着头皮走下去。在三十六行老街一家旅馆放下行李后,我赶紧去寻找食物填补自己空虚的胃和心。
跟着大众点评,一家老字号米粉店赫然矗立眼前。店门口的年轻伙计趿着拖鞋,一件黑色工作服松松垮垮的套在身上。他的脸上带着越南人民常见的表情,可以说是百无聊赖的懒散,也可以说是安之若素的淡然。
伙计朝我淡淡一笑,把我引到座位旁。我点了一碗半生半熟的牛肉粉。不一会,米粉伴着一盘切好的青柠上来。越南米粉都是扁粉,口感嫩滑香软。牛肉铺了满满一碗,熟牛肉可以看见筋的纹理,生牛肉还带上点红血丝。
我熟练的将青柠汁挤在碗里----过去十天的训练已让我成为一个资深的“越南米粉客”。吃汤面一类的食物,我向来是无醋不欢,但也许天然的青柠,比起人工发酵的醋,跟越南米粉的清新感更配。
一口下去,兼有柠檬清新与青涩的米粉立刻打开了我的味蕾,也抚平了我悬着的心。我忘了自己身处异国他乡,忘了只身一人,只是将精神百分之二百的投入到面前的米粉中。我开始回忆起自己每次尽管会害怕,仍然坚定的踏上旅程的原因:因为不愿意错过任何一样美食,也不愿意放弃任意一处风景。
早餐:鱼肉粉与小餐馆
清晨,被淅淅沥沥的春雨叫醒。四月,河内已进入雨季。
挡着窗帘的小旅馆内十分昏暗,我揉揉迷离的双眼,挣扎着起床洗漱,出门觅食。
雨越下越大,短衣短裤也难以御寒。忽然转身看见街边一家小餐馆,仅比走廊宽一点的狭窄店面,门口一个微胖的中年女人坐在一个热气腾腾的大锅前煮着什么。她看见我停留的目光,面无表情的向我招手。
一碗金黄的鱼肉粉和一小筐蔬菜放到我面前。鱼肉因为裹了一层面粉油炸,所以看起来更像溜肉段,尝起来也更有韧劲。一小筐蔬菜里有生菜也有不知名的野菜,像羊肉泡馍一样,把菜丢到粉里,混上汤里原有的豆芽与西红柿,倒是很像上学时妈妈做的早餐。“吸溜吸溜”几下,雨水带来的湿与寒一扫而光,吃得人满头大汗。
几个穿着球服的少年“突突”的把摩托车停在门口。他们头发浇的湿湿的,脸上却还带着笑嘻嘻的表情。他们一边吵吵闹闹,像是在争论昨天的比赛,又像是在密谋什么鬼点子作弄人。总之,谈论学习肯定不会露出那么开心的表情。
他们风卷残云般吃完米粉,然后推搡着出门。他们不打伞也不穿雨衣,站在雨中,嬉皮笑脸的争论着谁坐在前面开车。连一直扑克脸的女人都露出了笑容。我突然想到,自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顾及形象,不愿意痛痛快快的淋一场的呢?
夜宵:鸡肉粉与路边摊
河内有三十六条老街,每一条街又有很多岔路。夜幕降临时,街上会有许多路边摊,满满当当的坐着食客。他们之中鲜少游客,都穿的很随便,点一盘小龙虾、粉或春卷,在钨丝灯泡的昏黄光线下聊天。那是在河内的最后一晚,已经深夜十一点,可是还没有吃到一直心心念念的鸡肉粉。于是我快步穿街过巷,终于在一条不算喧闹的街上看到一家充满“人气”的小摊。
点好粉后,我走到路边的桌子旁。旁边坐着一对年轻夫妻,丈夫似乎在讲些很有趣的事,惹得妻子直笑。那丈夫看到我站在一边,竟然十分殷勤的把自己干净的凳子和我的换了换。塑料凳子上还带着体温,惊讶之余我赶紧道谢,他笑着摆摆手,回头对上妻子嗔笑的目光,他露出孩子气的笑容,继续他刚才的故事。
这时店主也将那碗滚烫的鸡肉粉送了上来。一声雷响,天上突然往下掉雨珠,店主不慌不忙地支起一把大伞罩住餐桌。周围的人依然如故,继续聊天、喝酒,不时拿起筷子夹一口米粉送入口中。我却有些心急,不等米粉再凉些,大口大口的把米粉吞了下去,然后咕咚咚的抬起碗喝了几口汤,一溜烟的跑回旅店。
我不记得米粉里到底放了什么,甚至看着照片都很难回忆起来。但是我只记得它很好吃很好吃,就算很久以后,我躺在床上,味蕾突然回忆起一个味道,就会想到那日尽管很烫、尽管很饱、尽管吃得很快,却仍然觉得很美味的米粉。
我想河内米粉,正是独处的时光,聊以慰藉寂寞的食物。它出现在一日三餐,不是只在黑暗中供应的深夜食堂,却能治愈你的孤独。离开越南后,越南米粉在国内火了起来,但是我再也没有吃过它。
因为残留在脑中的味道,会带我回到记忆深处,那些走过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