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宋庆龄:有多风华绝代就有多寂寞孤独

2014年08月30日 心情故事 暂无评论 阅读 1 次

 

她,是个寂寞的女人。

 

  从青春,到老死,孤独是她唯一的伴侣。

 

  22岁的时候,她从窗子爬出来,嫁给了一个50岁的已婚男人,为此,父母抛弃了她。

 

  32岁的时候,这个男人死了,只留下她一个人,孤零零的漂泊在人间。由于身份特殊,这个美丽的寡妇没有再婚,也没有任何男人敢跪在她的面前,送上一朵玫瑰花。

 

  88岁的时候,她也走了,戴着一大堆莫名其妙的光环,孤独地走向黄泉。临终前,她再三告诉秘书:

 

  “千万别把我和丈夫埋在一起,让我回到爸爸妈妈身边去吧,我想陪陪他们。”

 

  于是,她的骨灰,便埋在了上海万国公墓,守候着她的,是她的双亲,还有,伺候了她60年的老保姆。

 

  这个女人,姓宋,名庆龄。她的丈夫,就是我们的国父,孙中山。

 

  当宋庆龄第一次见到孙中山时,就迷上了他,这个男人又老又矮,其时,正在东京流浪。但,崇拜英雄,是少女的天性,孙中山一米五九的身躯,在美丽的宋小姐看来,竟是异常的伟岸。

 

 

  不知道自己究竟爱不爱他,或许,也没有人能分清爱和崇拜的距离有多远,宋小姐看到这个男人,就知道自己完了,自己的一生,将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他。

 

  在宋庆龄的眼中,孙中山不仅是丈夫,更是自己的老师。她告诉挚友:

 

  “我的丈夫在各方面都很渊博,我从他那里都能学到很多。我们更像是老师和学生。我对他的感情就像一个忠实的学生”。学生?这难道只是一场惊天动地的师生恋吗?

 

  宋庆龄的父亲,是孙中山的铁哥们儿,这个颇为开明的绅士,却无法接受女儿的选择。是孙中山年龄比自己还大?还是他太了解哥们儿孙中山的性格?

 

  有一天,宋庆龄的父亲找到孙中山的住所,他跪在孙中山--自己的女婿面前,磕了三个响头,哀求道:“我的不懂规矩的女儿,就托付给你了,请千万多关照。”

 

  说罢,他痛哭离去。那一刻,时间在静止,孙中山,这个伟大的革命家,或许,心也在颤抖。

 

  伟人也是人,除了革命,孙中山最爱的也是女人,特别是像宋庆龄这样美丽、年轻的女人。当朋友们知道孙中山和原配老婆离婚,准备另娶宋庆龄的时候,大家纷纷劝阻。但,一向温和优柔的孙先生,这次,却坚定得异常。

 

  “不,如能与她结婚,即使第二天死去,我也不后悔!”他这样对朋友们说。

 

  说的时候,他的阳刚,能让全世界女人,无数次的动容。

 

  可惜,上苍对真正的爱情都是刻薄的,孙中山的爱情,只拥有了十年。十年啊,仅仅三千六百五十天,孙中山便舍弃了自己的宝贝,撒手西天。

 

  1925年3月11日下午,孙中山神志时而昏迷,时而清醒。他醒过来时候,看到无助的娇妻,便使出最后的力气,牵过宋庆龄的小手,吻在嘴边,说道:“亲爱的 你不要悲伤,好吗?我的一切,都是你的。”

 

  宋庆龄哭答:“我一切都不要,我只要你”。她言时哽噎,泪如雨下。

 

  3月12日上午9时30分,孙中山走了......

 

  走时,他双眼仍紧紧地盯着自己的娇妻,紧紧地盯着......死不瞑目。

 

  宋庆龄用手合上自己丈夫的眼睛,她那苦苦的泪水,流在孙中山的脸上。

 

 

  自此,这个美丽的女人便开始了寂寞的一生,一直到1981年5月29日晚上8 时18分,她也去世,便,不再寂寞,永远陪伴在她的父母身旁。

(图文来自网络)

 

 

宋任国家副主席,是刘少奇、董必武、林伯渠、李富春提议的,政治局讨论时,21人中18人赞成,3人反对,反对者是:毛、林彪、康生。

 

1980年11月,宋给党中央写了她一生中最后的一封信:“一、国家要振兴,恢复元气,这是一次大好时机,二、要总结建国以来政治运动对国家对人民造成的创伤, 三、请不要把我和国父放在一起,我不够格的。”1981年5月,胡耀邦、李先念到医院转告宋,政治局决定接受她为正式党员,宋听后微笑说:“不勉强吧!31年了,我的心冷了,人生的路将要走完了。”

胡、李问宋还有什么要求,她提了两点:“我死后还是回到上海安息;我有些储蓄,办个福利基金。”

宋逝世后,中共违背宋的意愿,追认其为中共党员。

 

 

 

1967年后,刘少奇和他一家受到了更严重的迫害和摧残,全家被逐出中南海,弄得妻离子散,天各一方。孩子们千方百计打听父母的下落,万般无奈(昔日战友全避之唯恐不及),他们只好给宋妈妈写信。宋庆龄不怕担风险,立即把信转给了毛泽东,同时,又尽她所能,努力保护孩子们的安全,照顾他们的生活,鼓励他们好好学习。直到1976年,宋庆龄还让身边的工作人员给刘少奇的子女转送物品。

在病重时,宋庆龄特向守护在身边的沈粹缜和保姆钟兴宝交代:“如果我有什么问题,就去上海,去我父母安葬的万国公墓。他们旁边共有六个穴位,希望我们姐妹兄弟安葬在一起陪着父母。现在看来只有我一个人可以陪着父母了。在那里,朋友们会比在高耸的紫金山更容易找到。紫金山是只为真正伟大的人物服务的。”

宋庆龄的一生,和她最后的决定,表现了她的忠诚、她的谦逊。她一生始终不渝地怀念孙中山,但她从来没有想从“孙中山夫人”的身份中得到什么好处,相反,她为了这个身份作出了巨大的牺牲。

有研究者认为,宋庆龄把她身后的安葬看成“私人的事情”,安排与她的父母及家人、与终身为她服务的“李姐”葬在一处,符合她的思想和性格逻辑,是可以理解的。

宋庆龄怀着某种歉疚依恋双亲,尤其是她的母亲。年过80岁之际,宋庆龄曾在一封私人信函中述说自己22岁时在上海不辞而别,投奔流亡在日本的孙中山并与他举行婚礼的事:“我的父母看了我留下的告别信后,就乘下一班轮船赶到日本去,想劝我离开丈夫,跟他们回来。我母亲哭着,正患肝病的父亲劝着……尽管我非常可怜我的父母——我也伤心地哭了——但我拒绝离开我的丈夫。”

而当国民党中有人竭力否认她的孙夫人地位时,宋庆龄表示:“他们可以说我不是孙夫人,但没有人能够否认我是父母亲的女儿。”《宋庆龄传》的作者爱泼斯坦分析说:“这可能最早透露出她的一种想法,这种想法使她在病危时提出要同父母葬在一处的要求。”“文革”中,她父母的墓地遭到严重破坏,后来经总理参与才得以修复,这也许更促使她想要永久地陪伴在父母身旁。

宋庆龄还在一篇题为《中国妇女争取自由的斗争》的文章中提出:“有一天,妇女将不再以伟人的妻子与女友的身份,而凭自己作为公民的权利参加国家的活动。”这实际也是她个人的一个心愿。

从宋庆龄对身后事的安排来看,作为一件私事,也许是她想去实现“不从属于伟人”这一朴素愿望的举措吧。

给我留言

Copyright © 浩然东方 保留所有权利.   Theme  Ality 07032740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