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唐年代的奇葩票证
1953年我国宣布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计划经济。计划经济在具体实践中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短缺经济,各种物资供应都处在极度短缺状态中。为了满足人民生活的基本需求而采取的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印发各种商品票证,通过票证把生活必需品分配到单位或城镇居民手中,以维持城镇居民的最基本生活需求。
我国最早实行的票证种类是粮票、食用油票等票证。1953年,中央政府决定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包括粮食计划收购政策、粮食计划供应政策,1955 年8月5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7 次会议通过《市镇粮食定量供应凭证印制暂行办法》,8月25日国务院公布施行。紧接着,国家粮食部向全国发布这一暂行办法,很快,各种粮食票证便铺天盖地地进入社会。
到1961年市场凭票供应的商品,达到了156种。在那个时期,吃饭要粮票,吸烟要烟票,喝酒就得有酒票,就连一分钱买一盒火柴,也得用火柴票。
各地的商品票证通常分为“吃、穿、用”三大类。吃的除了各种粮油票外,还有猪、牛、羊肉票、鸡鸭鱼肉票、鸡鸭蛋票,各种糖类票,各种豆制品票及各种蔬菜票等等。(@高会民)穿的除了各种布票外,有化纤票、棉花票、汗衫票、背心票、布鞋票、棉胎票等等。用的有手帕、肥皂、手纸、洗衣粉、火柴、抹布票、煤油票,各种煤票、商品购买证、电器票、自行车票、手表票,还有临时票、机动票等,五花八门,涉及各个领域的方方面面。总之,大多数商品都是凭票供应的。什么样的商品就用相应的票证去购买,对号入座,缺一不可。
我国计划经济时期极具时代特色的各色票证,经历了四十年左右的风风雨雨,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终于在1990年代初期逐步退出了人们的生活,完成了历史使命。
下边,我把从网络上搜集到各种票证,分“吃、穿、用、其他”,介绍给大家,大家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奇葩票证。需要说明的是,搜集的票证品种有限,和上面短文中提及的票证并不能一一对应。最有时代特色的票证,当属最后介绍的“觉悟票”。“觉悟票”是一种带有奖惩性质的换领粮票的凭证。文中介绍的觉悟票票面都是1959年印制的,其实是1958年大跃进破产后的产物。很多人对觉悟票的理解大都是望文生义,认为它是主观意志的产物。实际上这带有奖惩性质的“觉悟票”,正是取代“大锅饭”、奖惩罚懒鼓励人们积极劳动的新事物。虽然表面上是希望大家讲“觉悟”,但可以看出来事实上起作用的,是票背面的5条措施。
一、吃:
没有全国粮票到外省去寸步难行,有钱也吃不上饭。
我找到的发行时间最早的全国粮票。
我找到的最早的地方粮票。
河南粮票
著名的上海半两粮票。1980年代初我在复旦读书的时候,上海的商店里确有半两的糕点出售。
一次发放,按月使用。
半市两豆腐,考验售货员的刀工。
晕,壹钱六分五厘油票!膜拜一下当时的计量工具,否则,售货员怎么量出来这么“多”的油啊!
看看左边这张:二两清油一毛五分二厘,如果拿这样一张票去粮店买油,售货员怎么找零啊?
这个就更莫名其妙了,
这么小的计量单位怎么卖啊?
这个号称全国最小面值肉票:叁市钱。
没有最小,只有更小,叁市钱的记录马上就被打破了!
吃水也凭票。
二、穿:
一厘米布可以做什么用?
三、用:
1975年度武汉市民用煤票
电灯泡也要票
上海市的各种工业券。
0.1张券能买什么日用工业品?
火柴票,1991年仍在使用。
女人用品也要票。
四、其他、
五、觉悟票:
觉悟票背面印的说明:
1、为考核劳动好坏,分别印制红、绿两种票色。
2、对劳动好、踏实、干劲大,发红票;对劳动差、没干劲、不能按时上工、下工发绿票。
3、参加劳动的人必须随天发票;不参加一律不发票。
4、全月不旷工和全红票为一功,记在功劳簿。
5、每月领七张绿票以上记一小过,记在功过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