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成都女司机引发的热议

2015年05月07日 心情故事 暂无评论 阅读 1 次

成都女司机如果在美国,会更惨吗?

(2015-05-06 08:18:58)

        最近这几天,关于成都女司机变道后遭殴打事件在各大媒体上都上了头条。我们在纽约,有不少华人华侨,也都在议论这件事。其中的一个话题就是,如果这类事情发生在美国,会是什么样的情况。

成都女司机如果在美国,会更惨吗?

美国人的  "路怒症”

记得刚到美国拿到驾照时,就被人告诫过:在美国千万不能带着愤怒开车。

"路怒症”(Road Rage)在美国是让交警头疼多年的现象。拥堵、嘈杂、尾气、不知尽头的等待,都容易让人抓狂的。假如此时再有一句寻衅的口角,或者一个侮辱性的手势,后果可能无法想象。为什么平时看起来和善的人,一旦开车上路就好像变了个人似的?

美国作家范德比尔特《开车经济学》一书提到的“路怒症的诱发根源”:路上开车,如进入网络聊天室,真实身份被隐藏,彼此只剩马甲。于是,我们没必要再装斯文,变得口无遮拦,冲突一触即发。

成都女司机如果在美国,会更惨吗?

美国的公路暴力犯罪

20世纪90年代是美国公路暴力犯罪最猖獗的时代。美国汽车协会(American Automobile Association)发起的历时7年的调查也刚好覆盖了这个时期。

这个表是1990-1996年8月间,美国公路上由“侵略性驾驶”(Aggressive Driving)造成的致人受伤或致死案件的数量共有10,037。 在所有案件中,共有218人死亡,12610人受伤,受伤者中超过3500人因为截肢或者脑部受损而终身残废。

成都女司机如果在美国,会更惨吗?

在美国开车被拖出来暴打的可能性不大

美国人开车的火气虽然也很大,不过,像成都女司机被拖出来暴打这种事情,在美国发生的可能性却不大。遇到开车被前车影响,在美国最常见的情况是按喇叭。因为在美国,人们开车很少按喇叭,按喇叭在很多时候代表的就是骂人。也有人会激烈一点,超车过去时比个中指或者骂两句,当然也有更歇斯底里的。

成都女司机如果在美国,会更惨吗?

在人人都有枪的美帝——斗气有风险,开车需谨慎

美国很多人都有合法持枪资格,关于美国人有枪的是与非,也争论了很多年。不过大家都有枪的一个最大危险,就是增加了冲动犯罪的几率。这导致,也许你只是在高速上对一个随意变道的傻×比了一个中指,最后却发现对方追上来拿着枪指着你。所以,在美国开车,不管你是骂别人傻×,还是被别人骂傻×还嘴,后果可能不止是被暴打,而是有被枪击的危险。

成都女司机如果在美国,会更惨吗?

在美国开车吵架的原因各种各样:旁边的车放摇滚乐的声音太大,前面的车开太慢堵路,后面的车喇叭不停叫,另一台车很招摇地超过了自己的车,路过的摩托车手伸出中指,甚至只是对方车上挂了一面有争议性的旗子……这些理由在美国公路上都有可能让某些司机掏出手枪,或者开足油门一头撞过去。

形形色色的公路案件中,除了引发的理由多种多样以外,车手们的侵略性驾驶行为也是五花八门。除了撞向其它的车,他们有时候还喜欢撞向建筑物,撞向警方的布防,甚至干脆撞向周边人群。

最后要提醒大家的是,不管在哪里开车,开斗气车都是非常危险的事,祝福大家永远一路平安!

 

司机上路防揍指南:认怂也是一种美德

成都女司机被打视频截图成都女司机被打视频截图

成都女司机被打一事仍在持续发酵。

因为不遵守规则、不够诚信和宽容,两辆车女别男、男别女、女又别男……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女司机躺在了医院里并成为全民人肉的对象;男司机则被刑拘,根据验伤结果面临不可预知的惩罚。

这场原本可避免的疯狂的别车是马路上最危险的游戏。

争论是非的同时,对于所有的驾驶人来说,从这个事件中,能学到什么?

行车记录仪成还原真相的神器?

行车记录仪曝光的视频截图行车记录仪曝光的视频截图

资深媒体人@段钢 了解了成都女司机被打一事的全过程后,掐指一算,悠悠说道,“行车记录仪要热卖了。不知道以后会不会成为汽车标配。”

行车记录仪是啥?

百度百科说,它相当于“黑匣子”,是一种记录车辆行驶途中的影像及声音等相关资讯的仪器,可为交通事故提供证据。

就成都女司机被打一事舆论大逆转的情况来看,网民本来一边倒同情女司机,而男司机行车记录仪视频在网上曝光以后,支持男司机的声音渐成压倒之势。等到女司机那辆红色现代车被网友人肉出多次违章未被处理,面对媒体将多次随意变道的危险行为描述为“可能挡了点后面车子的路”时,舆论大势已去。

可以说,行车记录仪在舆论逆转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要忘了,它本来就是防碰瓷的神器哦。

据扬子晚报报道,2013年10月,李老汉在宁波市区横过马路突然折返,撞在了林某所驾奔驰车上,成了植物人。老汉的家属将司机告上法庭并索赔122万。

法官审理中通过对林某行车记录仪的视频分析认为,老李的一系列动作意在积极追求与被告小林驾驶的车辆发生碰撞的后果,事故系老李故意制造。法院判决林某不承担赔偿责任,并驳回老李的诉讼请求。

但行车记录仪也并非万能。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告诉中新网,其记录范围一般只限于车头正前方的130°到160°,对于车辆周边环境并无记录功能。

因此发生事故后,还是应设法搜集诸如车辆停止位置、轮胎角度等证据,如果认为一个行车记录仪是万能神器反倒可能误了事。

锁好车门、摇上车窗有多重要?

女司机卢某住院照女司机卢某住院照

微博认证为腾讯文学星作家的@林海听涛 认为,“最近成都挺火那事儿,从女司机被男司机轻易从车内拽出来或许可以发现女司机当时并没有系安全带。所以各位司机朋友们,开车时系安全带是多么重要啊,不仅可以在车祸中保护你,还能在路怒冲突中最大限度保护你……请千万别忘记,开车请系好安全带!”

根据媒体报道,当时的情景是女司机当时摇下车窗,是被男司机从车窗伸进手去打开车门拽出来的。这说明,系安全带很重要,遇上锁好车门、摇上车窗更重要。

2013年,云南网报道了一起耸人听闻的女司机遭侵害案件。

由于女司机前脚上车,还没来及锁车门,一陌生男子突然打开副驾驶室车门跳上车,拿出凶器逼她就范,并拍下数张裸照后勒索10万元。

据光明网报道,2014年3月3日晚6点,在桂林市相山区苍松路,一名宝马女司机未关车门当街惨遭劫杀。

不论遇到的是小偷还是强盗,是想拍裸照勒索,还是路怒症患者上来单挑的,平时锁好车门、摇好车窗都是良好的驾驶习惯,更是关键时刻自保的有力屏障。

控制路怒症,千万别动手

控制路怒症控制路怒症

据中国经济网报道,医学界把“路怒症”归类为“阵发型暴怒障碍”(intermittent explosive disorder),北师大应用心理学博士研究生、中国心理学会会员陶思璇老师告诉北京晚报,长期处于路怒状态会引发情绪障碍和睡眠障碍,甚至发展为抑郁症和焦虑症。

@澎湃新闻 在微博中生动描写了路怒症发病患者时的样子:能够一秒变绿巨人,火力全开,六亲不认。在他们看来开车无非三种:①比我开的快,傻X作死!②比我开的慢,傻X会开吗!③和我一样快,傻X较劲是吧!

集体轰鸣的马达,大量排出的尾气,不知尽头的等待,光是这三样就足够让人抓狂的了。平时看起来和善的人一旦开车上路都容易换成另一副面孔。

据中国经济网报道,中科院曾对北上广三城随机选取的900名司机作了关于“路怒症”的调查,结果显示35%司机称自己属于“路怒族”。

其表现出来的“路躁”情绪源于驾驶中面临的各种压力,比如:交通拥堵、恶劣天气、车辆事故、其他司机的野蛮驾驶行为等。同时,赶时间、睡眠不足、家庭纠纷、心情低落等 也可能是路怒症的诱因。

@人民网 也在微博中称,中国驾驶员中,有八成患有不同程度的“路怒症”,交通事故中,20%是因为“路怒症”而发生!

很明显,发生在成都的“男司机暴打女司机”事件,就是两个重度路怒症患者的自相残杀。冲动是魔鬼,有病就得好好治。为了人身安全,在驾驶过程中千万不能开斗气车。有了男司机被刑拘的例子在前,遇上成都被打女司机这样的人,也要千万忍住别动手。

儿童安全座椅能有多大保护?

七种儿童乘车错误示例七种儿童乘车错误示例

在成都女司机被打一事中,最令男司机气愤的就是由于女司机在三环主路上违规变线导致急刹车伤到了后座上的孩子,令孩子碰上车窗哇哇大哭。

有网友猜测,这可能是由于男司机车中没有给孩子安装儿童安全座椅。

在事故当中,孩子确实是弱势群体。

据东方早报报道,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道路交通事故每年会造成全球130万人死亡,其中21%为儿童。在保护儿童免受道路交通伤害的措施中,安全座椅已被证实能使婴儿交通死亡率降低70%,低龄儿童交通死亡率降低54%~80%。

正因为如此,儿童安全座椅在发达国家的使用率已经占到90%,而据社会科学院2013年的研究显示,这一数据在我国不到1%。

2014年3月1日,上海颁布实施了《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成为国内首个儿童安全座椅地方立法城市。

条例规定,未满12周岁的未成年人不得被安排坐在副驾驶座位;未满4周岁的未成年人乘坐家庭乘用车,应当配备并正确使用儿童安全座椅。

而据中国日报网报道,继上海之后,山东、深圳等地先后破冰,将4岁以下儿童强制使用安全座椅写进地方性条例及法规,儿童乘车安全备受关注。

一切为了孩子的中国父母,想必不会在这种事情上计较花费的。

有时,认怂也是一种美德

有不少网友认为女司机被打活该,可惜了“见义勇为”的男司机,如果他面对屡次挑衅别车的危险驾驶者认怂了,也就不会有现在的身陷囹圄。

微博认证为中国时尚街拍网运营总监的@黑乌鸦的嘴 由衷感慨,“我只想跟我这边的朋友们说一句,遇到这种人怎么办?靠边停车,认怂,让她嚣张去吧,总有一天会被人打或者被大货给亲了,但这个人不应该是你,你的车上还有你的家人。”

发出类似理性声音的还有微博认证为南京大学德语系教师@澄澄和宁宁的爸爸 ,“遇到敢于挑衅的女人,要及时认怂,尽早脱身。真动了手,你自己就被动了。”

现在看来,这些规劝句句是金玉良言,对被打女司机来说,更是如此。

在两车“斗气”过程中,女司机有多个认怂的机会都没有把握住,只要认了怂就绝不会有后来的暴打。

被打以后,女司机卢某一开始在医院接受媒体采访时隐瞒了不利于自己的部分真相,如果她直言,被打的原因是别了男司机的车致使对方险些出了交通事故,并且一路并线斗气伴随喊话叫骂,公众舆论也不会在行车记录仪曝光后出现惊天逆转。

女司机被打了之后面对公众还没学会认怂,反而认为网友是水军。

这教训还不够深刻吗?

 

谁没有开车时发怒过?

有一次遇到前车溜车 没人理我 气得我冲到前车伸手驾驶室要把司机拉出来 但是。。。。。。
看到一位白发苍苍老头惊呆的眼光 副驾坐着一个抱着书包的惊呆的要哭的小学生
我得怒火顿时灭了 这老爷爷不容易啊 

给我留言

Copyright © 浩然东方 保留所有权利.   Theme  Ality 07032740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