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看看皇上都这么惨,你就不焦虑了

2018年04月16日 心情故事 暂无评论 阅读 2,960 次
2018-04-10 刘原 刘原

前几天,我在微信上看到一篇文章《溥仪三岁已登基: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我哈哈一笑,转发时加了一句评论:“不必为起跑线而焦虑。溥仪14岁已阳痿。”

有位前同事,女,则跟评了一句:“他14岁时,已经将同龄人抛出60年的差距。”

我本以为这又是谈不要输在起跑线之类的鸡汤文,后来才得知这是在怼最近火爆的一篇公号文,连韩寒六神甚至人民日报公号都在卷进了这个话题,而那篇文章,恰好是我的前同事,一位老实憨厚的80后。

我不是来站队辩论的。大家看世界的角度各有不同,再说这也不是什么大是大非的问题。我是趁这个话题来说溥仪八卦滴。

其实溥仪究竟是几岁阳痿的,我也不知道,随手写个14岁。他十二三岁时已经跟太监宫女鬼混,到17岁成婚时已经不能人事,那就取个平均值呗。他自己说,有时两三个宫女一齐推倒他,第二天起来,见到太阳都是白的。太监们四处去找壮阳药,估计是天桥底下采购的大力丸,那时浙大的炼丹专业还没设立,没法进京勤王。

所以,溥仪和婉容的新婚之夜,他只是掀开皇后的盖头看了看,嗯,还行,然后就跑到养心殿和一群太监玩到天亮了。当然这事也不能全怪他,那夜婉容不方便。从同治皇后到光绪皇后再到宣统皇后,皆在新婚之夜恰逢月事来临,有个老太监信修明痛心疾首,哀叹“钦天监之选择最不相当吉日,近世纪有三错误。其为命乎?”翻译过来就是:事不过三,大姨妈竟连来三次,眼瞅大清要亡。

嗯,这就是所谓滴皇帝不急太监急。

淑妃文秀。溥仪选皇后时第一个圈的是她。她还不领情,把皇上蹬了,主动离婚再嫁。问:此刻溥仪的心理阴影等于几个紫禁城?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总觉得当皇帝是最美的差事,有满汉全席,有三千后宫。但你看看溥仪,几个宫女就把他扑断了腰,6岁就成了逊帝,自己的皇后被日本军官强奸,坐完苏联的牢再回国继续坐牢,出狱后娶了李淑贤却因自己不能人道而向她下跪乞求莫要离婚。

若把你换作溥仪,你愿意当这样的皇上么?

人世间有许多焦虑,包括对世道的焦虑、对自身命运和生存状态的焦虑,又或是对能否飞黄腾达的焦虑。跟溥仪一比,你还有啥想不开的。

你会说溥仪是个特例。好吧,当同治、当光绪、当崇祯,你以为就爽么。据统计,中国历代皇帝的寿命远低于当时人均。所以,不要羡慕他们。

我唠叨了这一堆,只是想阐述一个道理:你有你的命,你走你的路,别跟任何人去比。

这个道理,我是直到40岁之后才琢磨明白的。

年轻时,当然要不断跟人比:你要比别人成绩好,你要更讨老师欢心,你要在心爱的妹子前表现得更有魅力,你要在晋升的阶梯上压倒一切对手。原叔上篇公号《我的1998》里边,也说过自己当年的状态——报纸的版面就那么大,要么发你的稿,要么发我的稿,要么你饿死,要么我饿死,这不是双赢游戏,这是零和游戏。

如果每个年轻人都淡泊名利,这个社会只怕无法进步。世界发展的每一步,都是欲壑难填的年轻人踏出的。从人文艺术到自然科学,都需要野心勃勃的人来推动。

但如果每个年龄段的人都以PK、以较劲为己任,那也够可怕的。人间会充满诅咒暗算、埋伏陷阱,哪怕是死翘翘了,都会惦记着到焚化炉前插个队,KO一下同龄的尸首。

中年是一道坎。之前我们鸡犬相闻,明争暗斗,因为惟有碾压过同龄人,我们才有肉吃;之后才明白,同辈根本不是自己的敌人,他们只是一群和你行走在古道西风中的瘦马,有的倒仆路边,有的跪倒哀鸣,大家惟一能比的,是谁能在碧血黄沙中走得更远。

记得初中时,有次考试,一个女生在交卷时仍在奋笔疾书,另一个女生斥责她耍赖不守规则,两个妹子吵翻天。我们的青春,彼此视若敌寇。而我在无数长夜里的挣扎笔耕,想的亦是如何PK掉无数的对手,去占据众多报刊的版面。

那时的我,心想如何攒钱买房,如何娶老婆,如何涨薪。所以,我很焦虑。

如今的我,眼睁睁望着旧人们自戕于抑郁症中,或是挣扎于绝症中,已经对焦灼无感,我的心里只剩对宿命的凄凉。

在微信时代,我见过许多文章,以煽动怨怼和仇恨为己任,对探究悲剧根源毫无兴趣,只想让群众斗群众,或者让群众隔空斗洋鬼子。我很悲哀。因为,群众们还特别好这一口。有什么样的土壤,便有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罂粟。一切都是天造地设。

面对空前的集体无意识焦虑,我们得学会自处之道。原叔倒不是开药方,我连炼丹都不会,哪会开药方。我只说说自己是如何化解焦虑的。

首先,得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好事中看到坏事,从坏事中看到好事。万事皆有转机。

譬如最近的中美贸易战,国内一片喊打喊杀声。爱国小粉红们表示吃野菜也要跟美帝拼个玉石俱焚。

这么爱国的事情,原叔只好跟进。但一盘算,这纯天然无污染的野菜我们吃不起啊,今春的香椿,在杭州是80元一斤。蕨菜和鱼腥草也贵得很。比大棚蔬菜贵多了。

好在爱国可以因地制宜、因材施爱。原叔决定用旧社会上海灾民的方式,支持我的国——

他们当年穷得只能啃阳澄湖大闸蟹充饥。

虽然抱定了鱼死网破、不吃野菜就吃大闸蟹的决心,但我们得明白中美贸易战的代价:出口型企业大批倒闭;外资加速撤离;物价飞涨(美国大豆直接影响养殖业成本)。当然,我们少吃肉还可以减少胆固醇,美国人民更惨,有位朋友在夏威夷旅游,发了些照片,美国人如今衣不遮体,正奄奄一息地躺在沙滩上晒太阳取暖。嗯,按照球球时报的逻辑(他们说不惜让中美贸易归零,让太平洋成为国际贸易的天堑),美国人很快连比基尼和泳裤都买不到了,因为全是中国制造,他们很快就会回到猿人状态。

好在,最高层今天上午已经表态,中国将放宽市场进入,主动扩大进口。大幅降低汽车进口关税和其它产品关税。

我和大家一样,瞬间就不焦虑了。让胡锡进吃野菜去吧,我的朋友们都表示准备扔掉蕨菜买特斯拉去。

化解焦虑的第二个法宝,是不去攀比。

攀比是万恶之源。你羡慕高官巨贾么?换了你,愿不愿意进秦城?或是像贾布斯一样逃亡?不要只看到贼吃肉。贼挨打才是常态,才是宿命。

许多人心里始终过不去的一道坎是:我们一块玩泥巴长大,一块进课堂,凭什么你今天酒池肉林,我却节衣缩食?

原叔告诉你:这就叫命。每个人的先天八字不同,后天的努力和机缘不同,当然千差万别。

最近北大的高岩事件刷屏,我联想到同样发生在90年代的清华朱令案。朱令因为聪明漂亮,被人暗算下毒,铊中毒,至今是桩悬案。下毒的嫌疑人是某个女生,这就是典型的同龄人嫉妒。

向优秀的同龄人学习,努力追赶他们,汲取他们的经验和教训,这是正能量;各种腹诽,各种羡慕嫉妒恨,甚至把自己折磨得深夜难眠,那叫负能量,或者说,活该。聪明人都在想着如何让自己活得更好,蠢人都在忙着眼红别人、惦记着如何让别人活得不好。

我有一位侨居美国的朋友,经常带着家人游历壮美山河,晒的全是美食和美景照片。我饶有兴致地看,把他视为导游,默默记下他叙述的景点和特产,准备将来带娃们去玩。

朋友晒的夏威夷茂宜岛暮光。有一种浩淼的苍茫。

我的朋友中还有到北极、到南极的。我特别喜欢看他们晒的照片。此生的我们,无法抵达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那么,跟随朋友的镜头去免费游历一次,也是极好的。生命的体验,也可以通过影像来完成,这是另一种VR。

我应该感谢他们,而不是嫉妒他们。

最后一个纾解焦虑的办法,是读史。

我拿溥仪举例,固然是一种戏谑。

但读通历史,确实是影响人生观的第一要务。你得明白人类历史上曾发生过什么,喻示过什么,你才会明白现今和未来的时局,才会晓得自己仅仅是惊涛骇浪中的一颗沙砾。

因为种种机缘,我见识过许多如雷贯耳的风云人物。他们都曾是弄潮儿,却都归隐于岁月的深处,如今已经成为历史的一部分。曾经石破天惊,曾经光芒万丈,如今都是历史的一个注脚。他们尚且如此,你我作为平庸之辈,还有什么好怨怼的?

所以我得说一句刻薄的话:焦虑,既有普罗大众对自身生存状态的担忧,也有自视甚高欲壑难填的因素作祟。你以为你本应生在帝王家,但其实你我都是村里的铁柱狗剩。

民国四公子之一的张伯驹,袁世凯的表侄,散尽千金去收藏文物,他一点都不焦虑。

溥仪也不焦虑。他去迁户口时,一个受过紫禁城帝师包括英国教师庄士敦教诲的前皇上居然在学历一栏填的是“初中”,他也认了。

49之后,溥仪去逛故宫,说光绪的照片挂错了,这不是光绪。专家死不认错,溥仪只好悄声说:我好像认识这人,他是我爹载沣。

有人拿过文物去找溥仪鉴别,溥仪说这是假的。来人大怒,说你有何凭据。溥仪惴惴地说:也没啥凭据,就是觉得它跟我家的东西不一样。

多好的心态。

顺便说一句。溥仪之逊位,是中国几千年来惟一一次和平的政权交接。清廷若要拼死挣扎,胜负尚难说,但他们放弃了抵抗,避免了生灵涂炭。

上千万平方公里国土说让就让,宣统帝都没吱声。来,亲爱的,你给我说说,你还有啥可焦虑的?

给我留言

Copyright © 浩然东方 保留所有权利.   Theme  Ality 07032740

用户登录